1、 美国电信企业正陷入空前的困境。1996年,美国通过《电信改革法案》,引发了电信投资热潮。MFS公司提前铺设了长途电话线路,Worldcom 被迫以6倍于成本的价格收购MFS,使更多公司纷纷效仿,铺设网络基础设施,发行垃圾债券筹资,企业负债常常高达资产的10倍、20倍。由此引发了电信设备业繁荣,也使电信服务价格不断下跌,消费者受益。但是从去年起,各大电信公司利润骤减,大部分电信公司亏损严重。At&t,Worldcom,Sprint濒临破产。美国商业周刊认为,今后,贝尔、SBC,Verizon三大公司将可能垄断整个电信市场。
2、 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垄断,而且在信息时代,从竞争到垄断的过程极为迅速。当国人到美国发现电信公司不断削减竞争,吸引顾客时,正是美国电信业从激烈竞争走向垄断之时。也就是说,顾客享受意想不到的低价格只是一种暂时现象。激烈竞争势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目前,美国电信资源供给严重过剩,一条横贯欧美的STM-1线路的价格仅为180万美元,而1999年的价格为1200万美元。这种情况几乎是每一个垄断性行业形成的共同历史。上一个世纪铁路的竞争就是如此,一些小公司修筑所谓镀镍铁路,就采取的MSF公司的手法:迫使大公司收购。
3、 事实上,垄断是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能形成垄断的公司,是以其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实现了低价格和高质量服务的结合,打败其他竞争对手。因此,垄断常常并不是意味着质次价高的服务,而是价廉物美的服务。世界500强绝大多数是寡头垄断公司,但其产品也是最受世人所欢迎的。不仅如此,垄断性公司还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只有垄断性大公司才有实力进行研究与开发,才有实力收购小公司的技术创新并迅速将其变成成熟商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垄断性公司还是高生活水平的源泉。美国的高生活水平是因为美国存在着数百家垄断性公司,这些垄断性公司为美国人提供了高薪就业机会。如果中国也有数百家垄断各个市场并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中国就会成为发达国家。反之,如果中国只有无数的小型竞争性公司,则中国只能是三流国家。道理非常简单,当国际上的垄断性公司和中国的竞争性公司在WTO规则下一道竞争时,中国的竞争性公司只能成为垄断性公司的配套商。
4、 垄断化才是时代的真正潮流。九十年代兼并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兼并数额动以数百亿美元,乃至上千亿美元计。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电信互联网产业,我们也正目睹着垄断的到来。
5、 垄断代替竞争,其实还是看得见的手代替看不见的手,是计划代替市场。这就是钱德勒的著作《看得见的手》所叙述的美国经济成长的历史。杜邦公司也可以理解为美国化学工业部,美国橡胶公司是美国橡胶工业部,波音公司是美国民用客机工业部等等。由于管理、计划代替市场协调,使市场交易内部化于垄断企业,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因而比市场机制更有效率。我建议所有政府官员、经济学者、新闻从业人员都应该认真读一读《看得见的手》,了解美国经济的成长奥秘,取一取美国的真经。
6、 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实际上是只反价格联盟,不反一体化的垄断公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供产销一体化的,集原料、生产、营销一体化的寡头垄断公司才迅速成长起来,得以击败欧洲、日本以卡特尔、康采恩等价格同盟为主体的非一体化公司,美国经济才成为世界上的最强大的竞争者。二战以后,欧洲、日本开始学习美国这种一体化的大公司,加上较低的工资成本,才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7、 面对垄断时代,唯一的选择恐怕只能防止垄断者滥用垄断地位。办法有二,一是加强管制,二是允许竞争性公司创立和存在。对于中国电信来说,政府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要求其公开成本、利润资料,规定其利润幅度。同时,多发牌照,让那些觉得中国电信的垄断价格太高、小公司也有利可图的投资者参与竞争。如果这些小公司发现的确如此,自然会对中国电信构成威胁,迫使其改善服务、降低价格。如果这些小公司发现无利可图,则说明中国电信以其看得见的手的优势提供着优质廉价的服务,其利润来自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如果小公司认为自己实力不够,还可以联合起来。如联通、网通、铁通可以联合起来与中国电信竞争,形成寡头竞争格局。只有如此,中国电信才能继续保持一个一体化公司的优势,才能外战内行。否则,如果中国电信被大卸八块,无论横切竖切,整个中国电信业都将落入国际电信巨头之手,无法应对加入WTO后的挑战。
8、 目前之所以形成炮轰中国电信的局面,我认为一是竞争万能论在作怪,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人们认为政府腐败、无可救药,电信同样如此。因此只是肢解它、拆分它,让竞争性公司来打破电信的垄断,也就是取消电信腐败的可能。但是,如果政府或电信真的腐败到完全只考虑部门和集团利益,那么凭什么中国电信会接受被拆分的方案呢?中国电信以及其他部门垄断行业不断接受竞争万能论的舆论批评,开放市场,开放竞争,说明中国电信还是以公众利益考虑为优先的。既然中国电信可以接受竞争的威胁,同样可以接受民主化的监督。事实上,中国电信这些年来在无有效竞争状态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到1999底,形成八纵八横的全国长途光缆骨干网,建设光线总长度100万公里,电信初装费大幅度下调,通信质量大幅度改善,而且承担着在无利可图的农村地区铺设线路的任务,使农村地区不至于被现代化的快车甩掉。看不到这些成就,一味地炮轰中国电信,这是很令人深思的。其结果很可能不是中国的消费者受益,而是跨国电信巨头受益。
9、 关于电信业的发展,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尽管电信业务量有了巨大增长,但全国电话用户总数仍然只有1.5亿户,普及率刚刚超过13%,这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高达7250万户,普及率达到5.7%。我们知道,拥有移动电话者绝大多数拥有一部或一部以上的电话。今后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不是固定电话数量的大幅增长,而是移动电话普通率逐渐接近固定电话。这意味着,略多于10%的人口享受高度的电信服务,而大多数人却可能享受不到电信服务。造成这种情况首先当然要归因于两极分化,特别是农村与城市的两极分化。但电信运营体制改革也要对此负一部分责任。如果电信体制改革完全按照市场竞争要求进行,长话与市话分离,移动与固定分离,数据业务与传统业务分离,取消交叉补贴,则各电信公司将放弃高成本低收益的农村电信服务,进一步拉大电信鸿沟,从长远来看缩小电信市场规模。目前这一轮电信资费调整已经明显体现出这一倾向,长话特别是国际长话业务资费大幅下调,而市话业务则略有上升。从社会学角度看,经常打长话特别是国际长话的是中国的高收入阶层,而以打市话为主的是低收入阶层,因此这一轮电信资费调整也是一次“劫贫济富”的调整。市场化的自然规律是“劫贫济富”,因此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电信体制改革,必将使大多数中国人失去享受电信服务的希望,而中国电信业也将失去由于电话普及率大幅度提高而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
10、因此,我认为目前电信改革以及其他垄断部门改革的方案总体上应该有四:一是多发牌照,允许竞争;二加强民主化的管制,三是中国电信加强内部管理,实现管理现代化。一体化大公司是现代化管理的发源地,也是现代化管理的真正用武之地。四是将电信利润以及其他垄断行业的利润转移到缩小城乡差距,启动内需上来。具体地说,这部分利润可以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用以减轻农民负担,培育农村电信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