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一个很懵懂的人。虽说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却从不看书、报纸、更遑论杂志——现在,没来由地说起这些,倒不是为了彰显我的天资,而确实是有感而发。
近十来年,看书的话,除了上洗手间捧着一本书做做样子,基本就没时间、没心思结结实实地看过几本书;看报的话,我却很少看《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两者加起来可能不过十期——可能就仅限于我在那发表的几篇文章的几张吧;至于《财经》杂志,我竟然是从来没看过!
如果说看报,竟然很少看《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我就算是看尽了中国所有的党报,而唯独缺了这两张,我还能算是看过报的人吗?杂志的话,我竟然就从来都没看过《财经》,那么我就是看遍了中国的所有党刊,我还算得上看过杂志的人吗?反过来说,如果唯独这三份报刊我都没有仔细看过,甚至是从来就没看过,我就是看书、看报“等身”,不等于是白白浪费时间,看着一堆废纸!
但是,正是这三份报刊,却使我更加强化了对我自己的懵懂的自觉。
先说这《南方周末》,当时时常听人说起《南周》的得人心,南周的正直的品格,南周的人事变动和毙稿轶事,我把《南方周末》视为与我毫不相干的奇闻。我一直认为得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因此尽管知道《南方周末》的成功,却从来没有特别关注过。《南方都市报》也是,孙志刚事件,揭开贩奴黑幕的是他们;非典时期,揭开隐瞒疫情的滑稽闹剧的也是他们。但是,对她我却只是匆匆一瞥的漫不经心。至于《财经》更是这样,“鲁能事件”是他们捅的,这我知道。而且一直黑到底,到现在都无法见天日。这《财经》的骨气可见一斑。还有《基金黑幕》、《银广夏》等都引起了激烈的反响,这我是知道的,但是我却也从来没有关注过。
有人总结说,我们的媒体在小草包时期,贪官横行,要揭露黑幕,靠的是一身正气和“胆气”,是所谓“比胆”时代。在那个时期,这三个报刊全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壮烈。《南周》和《南都》是高层被陷入狱、《财经》则是被整肃、被撤稿的结局。而到了胡温时期,胡温经常在节骨眼上和人民站到了一起,媒体则由此进入“比精”的时期,去粗取精,精品迭出成了媒体成功的关键。很可喜,在这两点上,三家报刊都经受住了考验。因此,三纸报刊风行于市,遂成名刊。
但是,我仍在懵懂中。开我懵懂也正是这三家报刊。
有一回,我看到一首诗、一首散文诗,那就是《阳光打在你脸上》。我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其实已经是这篇散文诗发表了几年或是将近十年之后,我看着看着全身一阵阵地激楞着、震撼着——我想不到有还有这样一种力量,竟然可以超出我自己写文章的感受。每一字、每一句,真的就象阳光一样,打在了你的脸上。结尾更是振聋发聩:“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精神抖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看了,我真想给每一字、每一句加上一个惊叹号。
可能全世界的文人都知道这个散文诗,竟然是一篇新年献词——1999年《南方周末》新年贺词。但是我不知道,或是最后一个知道。因为我从来就没看过报。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才知道这个名篇的作者竟然是一个女的,他的名字叫:江艺平。
接着,我才知道,《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竟然都是出自他手。我说了,我很懵懂,真的。他到底是这报纸是总编或是主编吧,我都不知道。也是在今天,我也才知道,原来《财经》竟然也是一个女的办的,他的名字叫:胡舒立。我对他也是前所未闻,但我到现在才明白,原来他们就这是三家中国最成功媒体之魂。
中国最成功的三家媒体成功的背后,竟然是两个女人!
两位先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却令我们这些男子汗颜!
=============
附:
1、《财经》创始人胡舒立率60余人集体辞职
http://news.21cn.com/domestic/shiyong/2009/11/10/7065365.shtml
2、阳光打在你脸上-1999年《南方周末》新年贺词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6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