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透露,目前中国政府已开始启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虽然国际环境、经济格局、经济结构将会怎样变化目前还难以判断清楚,但无论世界经济如何调整和变化(中国经济结构重大调整即将进行)。(来源:新华网)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城市化不彻底导致农民工问题;服务业比重偏低的现状;工业企业产能过剩之忧;可持续发展与片面追求GDP矛盾;房地产发展不均衡等等,也正因为如此,经济发展众多结构性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结构调整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不久前公布的10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总体或呈继续回暖态势,10月份CPI同比增幅为-0.7%左右,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通账预期也逐步显现,通胀也将成为市场的一个预期与担心。毕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之下,我国的经济复苏还不稳定,也不平衡,在全球经济缓慢曲折复苏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各国经济寻求向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无疑是非常及时的。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对中国经济结构做重大调整,调整经济结构可谓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调整经济结构重点是要务求落实科学发展,即要用科学发展的态度对待经济结构调整这个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才能抢抓机遇。在200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目标,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调结构”,而调结构必须以科学发展为前提。改革30年来,片面的“唯GDP论”被推向极至,这种不讲科学发展而只片面追求GDP的增长,使我们饱受高污染、高耗能的侵害,而且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调整经济结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调结构”也必须依靠科学发展我们才有出路,才能抢抓经济发展良好历史机遇期。
科学发展可以少走弯路。如何真正处理和解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求我们要有科学发展观,只有达成科学发展的共识,我们才能少走弯路。纵观全球发达国家,都把科学发展做得非常好,比如刚刚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新加坡,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无不符合科学发展,这点仅从新加坡水利及垃圾处理上就能看出,这样一个岛国简直处处讲求科学发展,这可以说是新加坡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科学发展更是现实需要。17大报告的核心是指明“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这一先进理念已经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要实现“科学发展”并达到“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对现行政治经济政策作出深刻调整以至变革,而“调结构”又离不开科学发展观,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获得飞速发展,成功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原因;自治后的新加坡所创造的“新加坡奇迹”,也同样得益于其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同样面临“调结构”这一重大任务,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不可能照搬照抄这些国家的做法,但可以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而注重科学发展可以说是“调结构”的制胜法宝。
调整经济结构务求科学发展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