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奈尔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易经·系辞》第七章
第七章的文字很少,但是中间有几个重要的原则。我们一点点来看,慢慢来学习。
第一句很简单。“子曰:易,其至矣乎!”这个子就是孔子,到底孔子有没有说这番话,我们也不知道。大家都把《系辞》的著作权归到孔子名下,虽然后来考证出未必是孔子所著,但是大家认为孔子的话很权威,所以“子曰”用得很多。这一句仍然是对易道的赞辞,就是说易道啊,真正是到了极点了。我们看《易经》中有很多赞辞,古人学易到了这个地步,确实感觉到这是一门无以复加的学问、是不可能有超越其上的其它学问。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易道这个东西,是圣人崇德广业的依据。圣人之所以能够崇尚道德、之所以能够推广事业、之所以能够建立功勋,就是因为《易经》的缘故。这一句是结论之辞。如果要具体来说,就要联系我们上一次课讲到的内容。上一次我们讲到“显诸仁,藏诸用”,易道显现在人世间,显现在圣人之道中,那就是仁爱之心,当然仁爱之心是要在行为、事业,要在“用”当中体现出来的。
总之,一个人能够超凡入圣,能够像古之圣贤君子这样崇德广业,必须要凭借《易经》所体现出的精神。这种精神集中表现在乾坤二卦上。乾卦体现的精神是阳明正知,是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就是作为圣人崇德广业的原动力。坤卦体现的是厚德载物的精神,我们看坤卦的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厚德载物就是从坤卦的六二爻中体现出来的。我们要做崇德广业的事情,要修缮自己的德行,首先在心性上就要直,直心是道场,要耿直,直截了当,不要拐弯抹角;方,就是方正、正直不阿,也是有稳定、恒定的感觉;大就是地大物博,无不包容。坤卦的精神要落实到最具体的地方。坤卦初爻讲“履霜,坚冰至”,就是现在冬天的感觉,天气很冷,走路出门,脚下踩到霜了,感觉就是坚冰快要来了,隆冬天气已经来了。这一句跟社会人事的变化和心性修养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它是一种比喻,是一种顺承时令的感觉。时令到了,脚下感觉到了霜冻,冬天最冷的时候自然就到了。这就是一种顺承于天时的感觉。天时到了这个时刻,自然而然就会带来这样的变化。顺承于天的具体表现,当然就是坤卦六二爻中“直方大”的体会。就是要直接、方正,还要有广大的包容性。
乾为天,这种乾知大始的感觉必须落实在我们的精神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把自己的精神提起来,必须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有了这种精神状态,你面对任何人或事,就不会有自卑心理。本光法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见大人而了之。”为什么能够见大人而了之呢?就是因为他老人家牢牢地把握了乾为天、乾知大始的精神。
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阳明正知与乾道是不二的。你体会到了乾卦的精神,面对任何人都会有一种平等心,见大人物就不会有自卑的心理,见小人物也不会骄傲自大。有些人名声很大、势力很大,再大又怎么样呢?上节课我们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些弄潮人物,名声那么大,地位那么高,但如果你深切体会到乾卦的精神,让一己之阳明正知做主,以平等心去观照他们的言行,就会清楚他们的真实水平,就不会盲目崇拜。
“五四”时期的那一批知识分子,名气真的是非常大的,像我们上次说的郭沫若这些,现在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已经不太理会他了。但是像胡适这些人物,在台湾、在大陆的知识分子一提到,都是有一代宗师的感觉。人家学问确实做得很好,正面的影响力也确实是持久而巨大,但是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平心而论,胡适谈禅就有很多不妥之处。对禅宗有实际体会的人,都会觉得胡适对于禅是没有入门的。南怀谨先生有篇文章,就是《序说虚老年谱致净慧长老》,其中就对胡适谈禅提出过一些批评,但是大家好像不敢把这些对胡适不利的言论公开出来。上次我看柏林寺出的《禅》刊,把南怀谨先生批评胡适论禅宗的那一段也隐去了,没有公开出来。为什么?胡适的名声大嘛!
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都爱谈点禅的。张中行先生曾写了一本《禅外说禅》的书,我很尊敬老先生的学问道德,但是对不起,从他说禅上看,也是没有入门。幸好张中行先生自谦,在书名中就明说自己是站在“禅外”。前一阵又看到一本《顾随说禅》,顾随这个人的名气和地位,大家好像觉得不如前几位那么大,但他是叶嘉莹、周汝昌、黄宗江这些人的老师哦。恰恰就是顾随,在那一代知识分子中他是真正有禅味,是真正懂禅的。
所以,我们要是真正找到“乾知大始”的感觉,在身心性命上体会到“乾为天”的精神,这样你就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些大人物。《系辞》一直都被认为是孔圣人所写,但本光法师就敢在里面挑毛病!因为圣人也是人,我们自己也是人,关键是要以平等心来看待天地万物。有了这种体会之后,还要根据坤卦的精神,从实际的行为上找到自己修行的下手之处,从生活的细微之处,从心量的厚度上、韧性上磨炼这种功夫。只有这样,圣贤君子所谓的盛德大业,才能够扩而充之,进而达到崇德广业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