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论纲 第四章 第三节


 

科学哲学论纲
第四章  科学哲学对有关哲学问题的重新定位
 
第三节.哲学的研究对象、目标、宗旨、方法、使命、任务和发展方向
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时代和科学发展的局限,我们一直没有弄清哲学的研究对象、方向目标、使命任务、研究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它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等等诸多问题。在现代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哲学理论的现状并不容我们盲目乐观,
无论西方哲学,还是东方哲学似乎已经步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绝境。一方面,哲学自身的发展步履维艰,另一方面也几乎无人聆听哲学的智慧。面对这种情况,哲学应当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实现自身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把所有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一个整体,以完成整合科学、整合自身、造福人类、重建地球文明的神圣使命。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厘清哲学上的诸多问题。
1.哲学的学科性质  从科学哲学理论诞生之日起,哲学的学科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哲学不再是研究世界本质或本原的学说,不再是与各门具体科学并列的专门科学,而是再次对各门具体科学进行抽象概括和深层加工的抽象科学。哲学不再是一般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是科学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的研究对象 自古以来,哲学就是一门最自由的学问。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哲学是一门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自由学术”。哲学不喜欢把某个领域宣布为禁区。所以哲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是如此广泛,宇宙间一切事物无不纳入它的视野范围。从科学哲学理论诞生之日起,哲学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哲学的研究对象不再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而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3.哲学研究的目标  科学哲学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目标应当是让哲学理论走向科学化和综合化,把哲学由信仰体系变成科学体系。哲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把两大派哲学理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基本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圆满地统一起来,把自然科学文化和社会科学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东方文化的整体透视和西方文化的名相分析完好地融合起来,使之在相融互补中交相映辉。为建立广泛统一、科学互补的世界文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人类世界的和平进步与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4.哲学研究的宗旨 科学哲学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根本宗旨是要把各门科学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彻底打破各门科学之间互不沟通、各自为政的不和谐局面,实现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之间亲密无间的结合。让哲学从哲学家那种晦涩难懂的专门化语境中走出来,使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科学。以期把哲学变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人类提供科学思考的基础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4.哲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哲学认为,哲学研究不应再拘泥于形而上学的纯粹思辨和仅凭先天的推理手段去揭示宇宙密秘的方法。而应当在彻底摒弃非黑即白的两极端陷阱和无限抽象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在注意运用归纳与演绎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推理判断方法、科学抽象方法和同时,注重应用逻辑实证方法。逻辑实证方法包括直接实证方法和间接实证方法。直接实证方法是应用已有的科学事实对有关的哲学观点进行论证的方法,间接实证方法是应用已有的科学理论对有关的哲学观点进行论证的方法。
科学哲学认为,一种哲学观点是否正确就是要看它是否能为已有的科学理论所证实。孔德也认为,哲学也应当实证化,实证的哲学不再是形而上学,而成为科学的延续和综合。至于实证也可以称之为科学方法。因为依据实证方法研究现象所得出的就是各门科学。
科学哲学的每一个观点的形成和每一个概念的建立都要求有自然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的证明和支持。它将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理论观点放在一起,进行相互对比和参照。当哲学观点与具体科学的基础理论发生矛盾时,改变已有的哲学观点。这种方法使哲学思想长上了翅膀,导致了哲学理论的巨大进步。
石里克也说,“我确信我们正处哲学上的彻底的最后的转变之中,我们确实有理由把哲学体系间无结果的争论看成是结束了。我断言,现在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使每一个这样的争论在原则上成为不必要的;现在主要的只是坚决地应用这些方法。”科学哲学认为,“这些方法”就是逻辑实证方法中的直接实证方法和间接实证方法。
时下哲学创新的方法之一是,把具体科学的成果搬过来,生硬地塞进传统哲学的框架内,当作支撑自己合理性的力量。例如把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关于物质结构的成果塞进哲学物质论中,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把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搬过来,就成了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把一般系统论塞进辩证法中,就成了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把认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拿过来塞进认识论中,就成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如此等等。结果,新哲学成了不得要领的科普大杂烩。试想,我们如此武断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我们得到的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吗?倘若马克思本人有知,他会同意吗?熟不知我们这样不客观、不科学、自欺欺人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该如何定位?哲学发展的历史该怎样书写?毫无疑问,用这种方法发展哲学无异于缘木求鱼。
5.哲学的使命  科学哲学理论认为,哲学的使命不是搞清宇宙间的具体事物怎样联系、天体如何演化的具体细节。也不在于探究一国一族之兴衰,而在于明普遍之理于普天之下。在于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基本属性、基本联系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解释中求通、求变、求化;并通过的体悟而把握一切事物的基本属性、基本联系和基本规律,从而造福于人类。所谓求通,就是突破一切事物的间隔性、封闭性,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揭开它们无遮蔽的本性。哲学以其抽象性智慧让我们看到彼此分离的事物深处有一种整体性的生命和灵魂,让我们把握到万事万物相通相融的本性。所谓求变,就是突破事物的静止和稳定状态,看到它们的暂时性、流动性。所谓求化,就是突破事物的凝聚、滞留和呆板状态,越过事物形、质、物性之,看到万物活泼流畅、生生不息、奥妙无穷的内在本性。哲学的使命还在于超越具体价值,批判地重建普遍价值观念,致力于宇宙人生根本价值和意义的探讨。
6.哲学的任务科学哲学理论认为,哲学自然观的主要任务有两条,一是反思、追问各门具体科学所不能解决的有关自然本性的更深邃的问题。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重新审视、批判和反思我们把握自然的方式、视角、思维框架,批判和反思各种具体知识赖以确立的前提、基础和最后公设。通过这些反思和追问,把握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之间的基本联系和规律,为科学的发展与运用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为全人类的幸福生活、友好相处与和谐发展提供有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理论与方法指导。
7.哲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哲学的发展不是简单套用、模拟甚至役使具体科学的成果,不是刻意地向人提供前卫的知识和信息,而是要追问这些知识成果背后更精微更幽远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复述社会发展的新态势(如全球化、知识经济),而是批判地反思这些新态势对人的生存状态和意义的影响、意味。哲学还应通过对各具体科学成果、各社会发展新态势的通观总揽,从根本上把握我们时代的问题、境况、命运,把握自然和人存在、演化之
哲学的发展主要不是在哲学内部做文章,而应深入到具体科学和社会生活中去。例如,面对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我们生存方式的局面,哲学应反思:人的内在本性在多大程度上能容忍被技术化?科学技术究竟会把我们变成什么?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以发展和现代化为目标的竞争,哲学应反思:这种残酷无情的竞争、这个丝毫不让人松懈喘息的时代风气,真的是人类生存的最好方式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游戏规则究竟会把我们带向何处?人类是否需要以及如何更新文明理念和价值观念?……何谓美好?何谓正确的生活?……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所面临的最真实的并且也急切需要回答的最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