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工厂开工在即,华晨宝马谁笑到最后?


第二工厂开工在即,华晨宝马谁笑到最后?


黄少华


       表面上看,祁玉民成了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在华晨宝马第二工厂的扩建问题上,长达3年之久的博弈和拉锯战终于尘埃落定。11月12日,宝马集团和华晨集团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双方将共同宣布增资华晨宝马40亿元,用于第二工厂的建设。该项目投资金额为40亿元人民币,双方出资比例为1:1。据悉,宝马X3有可能成为第二工厂国产的首款车型。

       这正是祈玉民这3年来心心念念想看到的事。虽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透露”与宝马的博弈,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双方合作这件事情上,华晨的地位非常被动。就连祈玉民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华晨在华晨宝马没有话语权,华晨没有经营高档豪华车的能力。


3年拉锯战


       早在2006年,随着宝马在中国销量的迅速增长,有关宝马增资扩产的消息便传得沸沸扬扬。当年宝马董事长庞克连续数次神秘来华,增资投产一事得到证实。当时来自宝马内部的信息显示,华晨宝马在华第二工厂最早将在2006年年底动工建设,没想到这个项目一拖再拖,直到今天才尘埃落定,可谓好事多磨。3年来,华晨方面屡屡传出项目的进展情况,但都被宝马方面否认。作为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华晨与宝马的博弈从未停止过。”

       这对“同床异梦”夫妻的矛盾在去年华晨宝马第10万辆下线仪式激化和升级。当时,辽宁省主管工业的副省长刘国强在发言时公开表示,“希望二期工程能在年内开工,实现8万辆的生产能力,‘F18’车型尽快投放中国市场。”宝马方面随即否认了所谓的“F18”车型。祁玉民的态度同样强硬:“要建新工厂,就一定要有新产品。如果是生产老产品,扩容就行了,不一定非得要建新工厂。”

       祁玉民告诉记者,合资伊始,华晨方面接受了很多“不平等条约”,现在,由于宝马方面也有扩产、发展的需求,华晨的底气足了,可以跟宝马谈判了。然而,事实上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在华晨步步紧逼的同时,宝马也“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据报道,早在2007年,宝马就开始与上汽进行接触,洽谈在中国合作生产高档车7系的计划。据透露,当时双方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但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双方的接触被迫中断。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上汽无论从资金还是技术实力方面都远远超过华晨,但如何处理好与两个合资伙伴的关系将长期困扰宝马。显然,原配夫人华晨不愿意与宝马的婚姻有第三者插足,双方如果闹翻的话,将极大影响宝马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目前,竞争对手奥迪已经策马扬鞭,一骑绝尘;后来者奔驰的产能也已经达到8万辆,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

       今年6月,宝马英国公司财务总监康思远履新华晨宝马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这位有着丰富财务经验的“空降兵”被认为是宝马的苦心安排,希望他在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上有所突破,这被看作是第二工厂扩建开工的前兆。


宝马发力


       从2003年在中国市场进行国产至今,宝马的发展速度虽然稳健,但绝不可以用“快”来形容。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9个月,奔驰、宝马和奥迪等豪华车在华销量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其中奔驰在中国大陆地区共销售44300辆,一举超越去年全年总销量,同比增长达52%;宝马在华销量同比增长32%,达62394辆;奥迪销售108859辆,较上年同期增长20%。对于宝马来说,可谓“前有强敌、后有追兵”,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这种情况下,与合作伙伴处理好关系并尽可能携手共赢,是宝马唯一的出路。据透露,此次第二工厂的计划产能将不低于7.5万辆,加上目前正在改扩建的第一工厂二期工程,宝马未来在中国的产能将不低于15万辆,大有“超奔赶奥”的势头。目前,奥迪在中国的产能规模接近20万辆。

       业内人士分析,鉴于近年来我国小型豪华SUV市场增势迅猛的原因,宝马X3肯定会实现国产。本月初,奥迪宣布引进Q5并于明年国产,国产Q5的最低预售价为37万元。发布会上,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得意地说:“奥迪Q5没有竞争对手。”

       然而,对宝马来说,比销量更重要的是品牌与口碑。今年关于闹得沸沸扬扬的“宝马入围公务车”的争议,着实让方脑袋的德国人见识了中国舆论的声势浩大与不可违背。目前,仍有很多中国人还认为宝马是暴发户的座驾,这使得宝马不仅错失了公务车大单,更损失了大量低调、内敛的富豪消费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增资扩产只是第一步,宝马在中国的道路还“长路漫漫”。


(本文专供sohu汽车,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