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自贸区带来新机遇 为出口回暖奠定基础


    近几年来,中国和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如2005年11月同智利、2009年4月与秘鲁先后签约,而即将到来的2010年1月则开始与东盟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降低关税和投资门槛的利好下,将为中国汽车进军海外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为明年国内汽车出口市场的回暖奠定良好的基础。

    汽车出口仍未摆脱低迷 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出口市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遭遇了严重挫折。从去年8月开始,我国汽车整车出口已连续出现12个月的负增长。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8月我国累计出口汽车仅为22.1万辆,同比下降56.8%。其中,乘用车产品出口7.8万辆,同比下降了67.1%;商用车产品出口14.3万辆,同比下降了47.3%。尽管当前的出口降幅较上半年略有减缓,但汽车出口总体来看仍未摆脱低迷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就出口目的地国家的情况来看,各国实行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导致我国汽车出口大幅下滑的直接原因。如俄罗斯在去年年底对进口汽车开征高额关税的基础上,2009年1-9月再次提高汽车进口关税税率至30%,并可能延长这一期限。同时,乌克兰决定维持对进口汽车征收13%的临时进口关税,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对东欧市场整车出口数量的急剧下滑,2009年1-8月我国对俄罗斯出口整车仅1836辆,剧降97.4%。而委内瑞拉、伊朗等国实行外汇管制并对进口汽车实行配额管理,导致2009年1-8月我国对委内瑞拉出口整车仅419辆,剧降94.1%。

    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欧盟于2009年4月起分别对我国乘用车及轮胎产品发起特保调查和反倾销调查,中方于9月份败诉后面临着最高达55%的汽车关税,这对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更是雪上加霜。
 
  
    享受零关税 自主车企欲加大力度拓展拉美市场

    11月12日,一支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打造的车队将启程,奔赴南美的智利和秘鲁,开始为期14天的第七届“中国汽车国际巡展”。“国家队”领队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国际巡展组委会主席张小虞,队员有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陕汽集团、北汽福田等。他们此行的最大目的,是与智利和秘鲁洽谈出口享受零关税的细节,并向两国展示自主品牌汽车的品质。
 
    此次自主品牌巡展之所以选择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鲁两国,是因为中国先后于2005年11月和2009年4月分别同智利、秘鲁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自主品牌出口这两个国家将享受零关税政策。加之中国现已成为拉美的第二大贸易国,且除巴西外,拉美地区还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

    数据显示,近两年,中国国产汽车在智利市场销售增长较快。2008年前10个月,中国对智利出口汽车已达1.56万辆,市场占有率达6.8%,在智利主要汽车进口来源国中居第三位,仅次于韩国和日本。
   
    目前,一汽、东风、陕汽、福田、长安等14家自主品牌企业的汽车在智利、秘鲁两国均有销售。其中,中国生产的卡车、客车在这些地方更受欢迎。
 
 
    东盟自贸区带来新机遇 有望打破贸易壁垒

    日前,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给与会各国带来巨大的商机和挑战,而一向壁垒森严的东盟汽车进出口工业,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据媒体报道:东盟地区的汽车主要生产国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越南,其中3个最大市场2008年的销售情况为:泰国61.5万辆,同比下降4.7%;印尼60.7万辆,同比增长39.3%;马来西亚54.8万辆,同比增长12.5%。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泰国市场接近饱和,国内销量是60多万辆,年产量100多万辆。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汽车消费能力较强,市场空间巨大,而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由于本国汽车工业的发达程度不足,仍然给中国汽车出口业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出口东盟的产品主要为东风轻型商用车以及半挂车、自卸车及牵引车等重型工程机械。虽然中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经济型乘用车,但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汽车消费较大的国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仍然较高,因此,中国对东盟地区汽车出口总体上规模仍然不大;而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东盟各国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进出口产品的关税政策上将逐步放宽,为中国汽车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到今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出口东盟10国共计29244辆,累计出口金额为3.8亿元。

  奇瑞、哈飞、东风等车企均已实现对东盟国家的汽车出口,打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更多的中国汽车将有机会涌入东盟市场。
 
 
    政策频出 汽车出口将成明年扶持重点
 
    日前,在六部委出台的关于促进汽车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汽车出口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即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从2009年到2011年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15年,汽车和零部件出口达到850亿美元,年均增长约20%;到2020年实现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10%的战略目标。

    为了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六部委提出要着力推进汽车产品出口结构实现五个转变:
 
   一、出口产品结构。推动汽车整车出口从载货汽车及底盘等商用车为主向以经济型轿车、大中小型客车等乘用车、商用车并重转变。推动零部件出口从以机械类为主向机电类、电子类产品为主转变。积极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加快研究开发新型车辆动力蓄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产品。支持推广纯电动汽车,引导推广混合动力汽车。

  二、出口市场结构。整车出口市场由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市场逐步向中高端市场转变;零部件出口市场由以售后和维修市场为主向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配套链(ODM,即定牌设计生产/OEM,即定牌生产)市场转变。
 
  三、出口贸易结构。推动汽车出口从单一的产品出口向产品、技术和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

  四、出口企业结构。推动汽车出口企业从单纯的进出口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转变。

  五、售后服务主体结构。推动汽车出口从依赖进口商销售网络向自主营销体系转变。

    同时,商务部将尽快会同有关部委完善相关办法,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规范汽车出口秩序。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郑雪芹
授权状态: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