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国庆节前夕,一级作家、原伊春文联主席姜孟之传来了他的新作《走进私立》。两节期间,除了看阅兵式,过中秋节,大部分时间里,我就在读这部大作家的长篇小说。
姜孟之,今年71岁了,原籍山东,从小就去了东北,长大后一直从事教书育人的事业。今年三月里,我和晓阳、东方君子等有缘在淄博和姜孟之相处了几日,他那稳重、幽默、坦诚、实在的言行举止,他那深厚老道的文学功底,让人从心底里尊敬,于是,从那时起,我们淄博的许多人从一见面时称他为姜老师,不知不觉的改口直接叫他“姜老”了。
《走进私立》是姜老写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第一部是《马齿苋苦斗记》,用了两年时间,写的是“文革”后,复课初期发生在一所中学里的故事;第二部是《不可以等待》,用了三年时间,写的是发生在教育改革期间,早期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故事;他从2004年动笔,又用了5年时间,写了这部私立学校里的故事。三部小说均取材于教育,姜老把它们统称为《圣洁的花圃地》三部曲。
读《走进私立》,我在充裕的假日时间里认认真真读了两遍,直觉告诉我,小说里的主人公孔宪实就是作者本人。他作为新世纪私立中学的应聘校长,面临着除传统的公立学校里的那些矛盾纠葛外,还被诸多新问题所缠扰:教职员工都是“公”字学校培养出来的,由公而私在思想上要有个适应过程;员工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由主人翁变成了打工仔;公立学校办学经费由政府拨给,搞教育是校长的首选,私立学校的办学经费来自学生家长,保证生源成了私立学校应聘校长的第一要务;在教育对象多是改革开放后的独生子女、私立学校又不同于旧社会私塾却面向新世纪的机制里,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式面临着深刻的挑战,需要志士仁人的艰苦探索。
姜老说,古今中外还没有一部独生子女教育学,教育该向何处去?我读过小说后觉得,这部《走进私立》不就是一本很好的独生子女教育学吗?姜老的前两部小说,我都看过的,都是取材于教育,来源于经历,这部《走进私立》同样取材于教育,来源于实践。在我看来,这部《走进私立》就可以定义为古今中外第一部故事性的独生子女教育学。
这是总体印象。
看《走进私立》的引子,一下子就把我引了进去。小说主人公孔宪实的学生时代是“公”字的阳光沐浴的时代,毕业后又在“公”字学校站了30多年讲台,周围形成了一个浓郁的“公”字场,于是便对“私”味特敏感,具备了自觉排斥的能力,甚至在私立中学刚露头时,他就看准了私立中学带着与公立中学争天下的使命,私立中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他个人和工作上的夙敌,以冷眼、斜眼相视。但是时间不饶人,他与私立学校对峙了十个春秋便坚持不下去了。年龄比癌症还铁面无私,58岁的他尽管还有两年的服务权利,但没有商量的余地,被一刀切了。他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滴着血,疼得打着个激灵;可是他忍着疼安慰自己“谁都逃不过这一劫。”然而,当惯了领导,前呼后拥、众星捧月,已经成了习惯,突然不领导了,身后没了追随者,见到的是一幅幅无情的脸,他又有了一种孤零零的,空得慌的感觉。
就这一段,感同身受!58岁以前无论受的教育,还是从事的工作,我也是在“公”字场里,也是在进入58岁的这一年年初,被切了一刀。领导谈话说,按制度办,你可以好好休息了。但是不能回家,仍然要按制度规定天天不迟到不早退去上班,但上班后没什么工作了,就像庙里的和尚天天打坐。刹车还得有个惯性,所以刚退下来的那两三个月,不是感到轻松,而是感到无事、无聊、而又无奈!和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心里滴着血,心里疼得打着激灵,可是也要忍着疼安慰自己,“谁都逃不过这一劫”。
孔宪实吃了象征勤奋意义的芹菜馅饺子出发了,他受雇于人去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打工仔了,他要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对峙私立中学到从事私立中学的角色转变。但是不论公立还是私立,都要执行教育方针,都要以人为本,但凡学校就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未来的希望!无论公立私立,培养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是第一要务,学生至上!在这个带有战略性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上,孔宪实把握的很稳,很到位。!
现实的学校里,不论公立还是私立,教育对象都是独生子女居多,但私立学校的教职员工却都是“公”字学校培养出来的,教职员工的身份由公家人变成了打工仔,在思想上自然要有个适应过程。我以为,公立和私立的最大区别,在于办学经费的来源。公立学校主要由政府拨给,私立学校的办学经费却全部来自学生家长。拿谁的钱财为谁办事,公立惯了,很少有人拿着纳税人的钱当回事,甚至还乱收费,导致了上不起学的民怨;私立办学,更直接面对供香火的人,直接对学生、对学生家长负责。现在社会上讨论私立学校收费高的问题,我也在关注,但在书中只看到要开学时一次性交清,更看到学校提高了教学质量引来了源源生源。
因此,私立学校面临着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式的深刻的挑战,需要志士仁人的艰苦探索;公立学校在民族复兴大业的新形势下,也同样面临着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方式的深刻的挑战。与时俱进,不进则退,国家发展,教育为先,不可以等待啊,教育改革的任务重大!
小说通过富有人情味的校长孔宪实、被提前退休的副校长高平、精于算计的钱会计、责任心特强的文主任、高薪聘请的孟兴林、极具爱心的林娟、性格迥异的夏阳,以及教政治经济学时讲奉献、讲经济学了就讲回报的田锐人等教职员工,通过盛大龙、金多多、严金明等几个性格鲜明的可爱的学生以及几个学生家长,活生生展现了私立学校的教学生活,谱写了一场教育改革的艰苦探索。虽然是校园,虽然校园是社会上第一风平浪静的港湾,但这部小说所展现的情节故事,同样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令人动容,催人泪下!许多情节是生活中常见的,极富真实性,而最真实的才最深刻!
作者不愧是大作家,置身于校园生活中,又从校园生活中走向全中国,奉献出这部故事性极强的独生子女教育学。
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又升华出生活的真谛,尽管是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却在经历中发现其中的灵气,这便是文学作品的功力。
从《走进私立》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到小说中的所有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尽管孔宪实是个县太爷级的中学校长,可是也同样像普通人那样,有内心的矛盾,有情感的碰撞,有杂七杂八的遭遇。应聘后上班,没了公车便要算计交通工具的费用,结果算计了半天,因下雨还多花了一块钱;到职后,要亲自打扫卫生、擦窗户、提开水,也有了一个主动适应的过程;在家里吃饭不刷碗,还找了个充分而浪漫理由:这些没洗的碗筷做证,我没有你不行;你不在家,我若是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锅碗瓢盆放得整整齐齐,证明没有你我也能过得很好,你看了会伤心的。
小说中的教职员工、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初高中生,散布在社会各个地方的学生家长,也是通过各自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各自的性格爱好、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上中下三篇46章节,每个章节都是一个人们常见却又寓理其间的故事。
生姜自然老的辣!姜老把这些人物集中在小说中,置于市场经济发展、公立私立也展开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让他们在校园这个生活舞台上轮番出场,成功的把学校于政府管理之间、校长与教职员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各种思想交锋、矛盾冲突、利益关系,紧紧围绕着如何培养孩子这条主线展开,让人们看到了现实的真实,看到了现实的真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感谢姜老以71岁高龄推出的这部力作,感谢姜老为中国教育创作的这部故事性的独生子女教育学!
祝姜老健康、快乐,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