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幸福指数”最新排名远远低于印度的原因


 

我国的“幸福指数”最新排名远远低于印度的原因

102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英国智库26日发布的全球繁荣指数排行榜,在印度受到了热烈关注。繁荣指数综合排名印度排第45位,远超中国的75位,表明印在综合繁荣指标方面打败中国。美《外交》杂志网站也评论说,金砖四国中的巴西和印度表现要优于俄罗斯和中国,这似乎表明巴西人和印度人的平均幸福指数高于俄中。

     印度《经济时报》网站27日以繁荣指数印度打败中国为题报道称,根据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智库机构列格坦此前发布的2009年度全球最新繁荣指数显示,尽管印度的一些经济指标不尽如人意,但总体经济表现良好,繁荣程度排在全球第45位,遥遥领先于排名在75位的中国。全球有104个国家和地区上榜,覆盖了世界90%的人口。在全球最繁荣国家排行榜中,芬兰居首位,然后分别是瑞士、瑞典及丹麦。美国排在第9位,英国则位居12位。

印度媒体的报道特别提到,印度在社会资本方面的单项排行榜中位居第5位,该项指数是反映公民中从事志愿服务、慈善事业和帮助陌生人的意愿。在这方面,印度领先于芬兰、美国、英国。报道强调,在一些非经济指标上,印度成绩优于中国,如民主体制、政府治理、个体自由等非经济因素。

我国民众可能对这一排名很难接受,但是当你了解了之所以排名落后的原因,就可能引起反思,客观地接受这以排名了。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指数”:体现主观生活质量。

"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考量,国家统计局的课题研究中,将有若干个指标,比如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健康水平、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

考评时,分三类指标测量居民的幸福感:

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

 

  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

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身份认同,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明白了“幸福指数”的含义和评价标准后,对照我国的现状即可看出:

由于腐败猖獗,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导致我国民众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幸福”的主观认知和感受不升反降。主要在就业、收入、社会保障方面不尽人意;精神压力大,危机感增强,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担忧;社会充满尔诈我虞,人际关系淡薄。

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任重道远,不能以牺牲“公平正义”为代价去发展“畸形经济”。必须“以人为本”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才能提高我国的“幸福指数”,建设成真正强大昌盛、稳定和谐的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