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昨天意外地打来电话。
刘锋是在价值中国上(又是价值中国)的一位博客,他创建了“威客”和“互联网进化论”的理论,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是刘锋的网页:
http://www.chinavalue.net/184374/Home.aspx
刘锋告诉我说,他开始有“互联网进化论”的想法,是因为在开发程序的过程中,偶然的发现互联网的结构类似于人脑的中枢神经系统。这是刘锋受几个案例的启发:
* 水利部监测水文的数据反馈系统,通过在大量水文站点的监测仪器,并通过互联网反馈至中心系统
* 各大旅游景点的实时视频网络,通过互联网向中心系统反馈景区的实况影响(类似于交管中心)
* Google的街景地图,通过遍布全球主要城市的“街景”车,通过网络向Google服务器汇集
于是刘锋研究了大量神经学的文献书籍,并且发现互联网结构与人脑神经组织的相似性。
于是我们的话题兴奋的展开——此时我正在上海雨中的街头寻找去餐厅的出租车。
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Best Food in China这个奇怪的组织: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社交网络,一个具有“思维意识”和“智慧”的人。而这个社交网络,是由来自14个国家,背景极其不同的人员组成,链接的纽带就是对美食和友谊的热爱。
这个组织,或者说这个具有“思维意识”的人,由此不断自我进化,扩张发展。随着加入人员的背景继续扩大,使之内部的交流、沟通、互动乃至文化冲突日益增长,而愈发促进智慧的成长。
而连接这一切的,是来自于与人脑中枢神经结构(尚有待刘锋进一步验证)和人类社交网络结构近似的互联网。由于互联网即时、便捷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对话机制,使得Best Food in China这个组织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发展。
一个集体组织的智慧需要来自于以下因素:a)多样性;b)有效的组织和对话机制;c)自我进化机制
很幸运的是,Best Food in China先天具有了这样的优势。
多样性——Best Food in China来自14个国家的编辑强化了多样性,我们所接触过的编辑所来自的专业已经涵盖了语言(中文、英文、古希腊和拉丁语)、经济学、历史、政治学、新闻学、哲学、数学等多个领域,在这里工作过的成员所在国包括: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兰、奥地利、德国、巴西、韩国。外部观察家更来自互联网、创业、媒体、金融、地产、能源、投资等多个领域。
组织和对话机制——我们现在正在尝试用多种手段有效组织和沟通,包括一对一、博客、微博(twitter)、视频、群组见面会议或聚会、邮件、讨论组等多种形式
自我进化机制——BFIC的视频拍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自我进化过程。视频从脚本设计、拍摄到后期剪辑一直处于Beta和修正状态,在拍摄中从最初的脚本,经过制片人、导演、主持人、顾问的不断修订,逐渐成为接近于市场需求的“最终”版本
而组织或者网络中的每一个成员会因为组织智慧的提升以及内部对话机制的活跃而不断获益;于此同时,这个组织仍在快速扩张,系统内部的对话机制的完善和不断紧密的链接形态,使它产生了一种像“黑洞”一样的吸引力(黄亮新语)。
某种程度上,Best Food in China打破了传统组织中的很多藩篱,在思想边界和部门边界上,并且成为一个鲜活的互联网时代的样本。
杰克韦尔奇曾在GE内部实施过一种“无边界”的管理模式(boundarylessness),但是互联网组织在这方面来得更加彻底。
对于网络内部的个人来说,能够帮助你最大化利用这种“群体智慧”的秘诀在于:a)保持彻底开放的心态,不要用你传统观念影响你对事情的判断,因为来自组织内部的成员是与你文化背景截然相反的成员;b)利他主义,会是一个吸引你的伙伴,促进合作的魅力武器(charm)
或许,当一个组织呈现出极度多元化特征,并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的时候,人会接受更多的基因信息,进一步提升人的智慧和进化过程,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人喜欢集市、论坛、奥运会、联合国这样人群密集而且背景多元化、观点冲突激烈的活动
另一个延伸出的话题是开放性原则。
人类历史上大多繁荣的经济体都是由于市场的开放性刺激、决定的,比如中国的唐代,里根、撒切尔时代。通常的解释是从金融体系的开放性(阿玲是这方面的专家),或者政治经济体系对于市场的影响来阐述的。但是与刘锋的谈话突然使我领悟到,开放性的经济体,与开放性的组织一样,提升了人类的集体智慧和“群体进化”历程,当然会对市场的繁荣起到积极的作用。
零零散散写了很多,很有言不达意的感觉,需要各位看官见谅;另,这是抛砖引玉之言,要请各位高人进一步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