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的力量


      永青、刘婕和阿玲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相信”的力量,激发了我很多对于“相信”的想象。

       当一个新的事物诞生之际,必然要经受各种怀疑、猜测和质疑,Best Food in China就经历过这样痛苦而漫长的阶段。在这个期间,任何一种微小的“相信”的举动,都会成为被视为鼓励、激励的力量。

       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我告诉Best Food in China的英文编辑Neil Yeung我们想要采访纳尔逊曼德拉,作为美食、友谊与和平代言人的时候,Neil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无比信任的力量。

  

       在人类文明有书写记录早期的历史中,充满了这样“相信”的故事。所有的宗教领袖,都是以一种智慧的通达,与神灵的密语为始,召集一批“信众”,在质疑中开启信仰的求索之路。在中国,樊於期只是因为听说荆轲要去刺杀秦王嬴政,便将自己的头颅割下,作为荆轲献秦王的“信物”;伯牙钟子期惺惺相惜,高山流水也自因知音之间的“相信”而被凭吊为千古绝唱。最近看到一个奥运开幕式导演纪录片,谈及张艺谋在筹划奥运开幕式困顿之际,高仓健从日本送来历时一年磨制的名刀,令张艺谋立刻豁然开朗——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相信”。

       生命过于短促,易成蹉跎,纠结于外界的质疑,会使人徒枉时光。在“相信”与“不信”之间,重要的在于,倾听你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己的力量——需自信,方有他信。在Best Food in China所结识的大量优秀内部中文、外文编辑,以及观察家中,莫不如是。

 

       回到人类早期文明这一话题。在与永青的探讨中,我们谈到全世界主要文明的发祥时间,都集中在2500年前这一特定时间段。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中国的老子、孔子,诸子百家,印度的佛陀释迦摩尼,皆诞生于此。而时隔2500年,在今天,不同大陆的文明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催化下,冲撞与交融,产生了一种更为强大的“信”的力量。

       追溯我们的先哲——苏格拉底为了道出他所不为人所信的真理,被雅典的统治者判以极刑,然而他的思想,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存留下来——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亚历山大大帝师从亚里士多德,而亚里士多德成为整个欧洲文明的精神导师,Best Food in China的美食评论作家David Symington亦如是说——David在牛津大学的专业是古希腊与拉丁语言与哲学。在中国,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但是他的思想竟成为中国绵绵不绝的社会秩序支柱。

       幸运的是,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必像我们的先哲那样为了“相信”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和周期。互联网的链接形态,跨越种族、国界的范围,使来自于具有同样信仰,同样兴趣,同样爱好,以及同样倾听来自心底召唤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相信”和气场的乌托邦。 

 

       Best Food in China为何如此“相信”其自身的运命?它来自两点:一是美食对于友谊与和平的推动;二是它的组织形态对于人性的尊重和吻合。

       在我们的中文编辑、外文编辑共同进餐时,我们屡屡能够感受到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遇时所透露出来的兴奋、喜悦。当人们享受美食时,他们就会分享着爱,幸福,友谊和心灵的宁静。我们发现,美食是多种文化的使者。我们发现,美食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我们大家相聚在一起,没有种族,民族,肤色的任何隔阂。

       因此我们相信,美食是推动友谊与和平的助推剂,润滑剂。

       另一点是Best Food in China独特的组织形态,“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一个虚拟的动态进化组织。在这个组织里,必须充满对人性的尊重,因为我们的成员来自全世界14个不同国家,在这个由兴趣组成的团体中,任何一种强迫性行为,都会失灵,并会导致团队成员离去;而任何一种带有灵魂感召力或是价值召唤的行为,都会使你带来“信众”无限。

       到今天为止,我们更多的编辑来自于自愿加入,甚至自愿邀请朋友加入。这个虚拟的动态进化组织,看起来像个乌托邦,但是一切又都是真实可信的。

       Best Food in China可能无意之中走入了一个未来组织形态的领域。这里,我转述在《创业家》微博上的留言:

      “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组织,生产,思维的方式,未来网状结构组织,动态虚拟组织将逐步取代传统组织,人类的生产能力和智慧将得到空前的解放,思维与融合的能力将决定行动能力的边界,传统组织中自上而下的“推力”将逐渐失灵,代之以“网络个体户”的巨大活力和网络链接的“拉力”

      “互联网的出现,将使人从农业时代的个体经营,工业化时代的规模经营,重返自由组合的个体机制,但这一次进化更具效率,组织更具人性化色彩,而创业将成为其推动力,润滑剂

       “可以预见,互联网将自由地组合兴趣相似的人群,形成高效率的团体;随着互联网信息量和节点的骤增,语言和文化的壁垒将被攻破,地区,国家甚至民族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使跨地区,跨语言的创业团队成为可能,创业将成为改变全球格局的伟大动力”

       工业革命创造了规模化经营的奇迹,但是也制造了很多束缚人性的桎梏,比如等级制度,等等。而互联网,正在开始打破这些桎梏。

       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相信”。

       我愿意相信,任何符合人性的组织形态,都会取代不够符合人性的组织形态,虽然它在初始时显得那么怪异、那么不可思议。我非常推崇的一位企业家星巴克的总裁霍华德在参加前一个月在杭州举办的APEC演讲中,讲到在1970年代创业时,霍华德坚持给咖啡厅员工福利保险,这在当时的美国蓝领工人市场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没有雇主愿意这样做——这缘于霍华德的父亲是一位蓝领工人。但是到今天,星巴克的成功已经证明了霍华德当年所做的一切。

       如果我们追溯一段稍微长一点的历史,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建先哲们起草了《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禁止种族隔离。不知道在当时,有多少人“相信”。但是在越过战争、骚乱233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看到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就任时,我们能够看到穿越历史空间的人性的力量。

       我愿意“相信”,你呢?

 

       再看曼德拉的总统就职宣言:

       “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我们没有能力,

       我们最大的恐惧是我们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

       是我们的光芒而不是我们的黑暗使我们震惊。

       你小看自己就无法服务世界。

       为了使你周围的人感到安全

       而缩小你自己不能给人以任何启示。

       而当我们允许自己发光时,

   我们在潜意识里就会允许别人发光。

   当我们从自己的恐惧中被解救出来时,

   我们的风范就自动解救了他人

       我愿意“相信”,你呢?

 

       最后,我愿以我的好友价值中国网创始人林永青先生的一篇书评标题结束我的感言。此书评为《60位巨人看未来》的序言。

      你,就是未来的创造者。”   

       相信。是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