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别担心,政策不会退出
现在市场很担心政策会退出,但事实上,总理在泰国出席东盟峰会间隙对海外华人团体表示,如果中国现在过早退出刺激政策,则以前取得的成果将付之东流,甚至导致经济发展形势发生转变。温家宝表示,中国企业活动和整体经济的增长目前仍依赖政府的刺激措施,缺乏脱离振兴措施而自行发展的活力。
中国的一举一动不仅仅只影响中国,上周五亚洲股市普跌,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亚太地区股市全线下跌,原因在于,市场担忧在公布了强劲的经济数据之后,中国可能将开始取消部分经济刺激措施。富时亚太指数(FTSE Asia-Pacific)下跌1.1%,至227.44点;上证综指下跌0.6%,至3051.41点。在香港,恒生指数下跌0.5%,至22210.52点;恒生国企股指数下跌0.3%,至12959.93点。
这些担心不能说是多余的,因为随着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好转,保八无忧,很多人出现了乐观情绪。现在不是乐观的时候,正如年初不是悲观的时候一样。笔者多次撰文指出,试图扔掉拐杖试试经济的压力的行为很危险,七八月份的一些做法就很危险,还好,随着楼市和股市的震荡,这些危险的动作开始了慢慢收敛。
现在不是退出政策的时候,政策迟早要退出,但决不是现在,现在还不是时候。这不是哪个人能决定的事情,而是客观要求是这样的,不这样做就会吃大苦头。至于货币政策,现在就别炒作了,不是改变的时候,很多人主张要动这个政策,如果有问题或者搞错了他就拍拍屁股跑了,或者这个借口那个借口。这种事情很影响预期,影响预期直接影响市场,特别是股市和楼市,而这两块对中国来说目前是最关键的,别把他们搞垮了。
笔者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想通胀呢,一天不提通胀心理就发毛,怎么还不通胀啊?真得通胀了,他们更是束手无策。最好别拿这些东西说事了,因为已经没有人信这一套了。通胀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某些资本敛财和解套的工具,老百姓已经不信忽悠了。还有,别动不动就把写文章的人看成利益集团,自己搞错了就承认,人家说对了就说人家是利益集团,这和街上的泼皮没有两样。
中国的消费还没完全启动起来,而且很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中国经济专家黄亚生表示,在政府刺激支出出台之前,消费仅占中国GDP的约3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最低的。中国仍必须摆脱“投资迷恋”。这里笔者认为有一点需要厘清,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中国的消费偏好和其他国家的偏好不一样,你不能说中国的消费和你不一样就否认中国的内需。中国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强悍的需求,庞大的人口需要的消费资料很多,中国人的收入相对比较低,消费也得有选择的消费。这一点我们需要清楚,不清楚这一点就很难看到中国内需正在启动,中国人买房买车的消费需求还是很强悍,近半年的复苏足以见其威力。
但是,中国的分配逐步拉大导致了中国内需严重不足。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而且,居民的收入增长才是个位数,相关数据显示,从1978到2006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这跟中国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速形成鲜明对比。而且,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了合理的限度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中国需要调整的不是货币政策,而是真正的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结构。
原油价格对物价走势特别是大宗商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最近原油价格突破八十美元,这里面固然是中国等国家经济复苏的表现,但更多的是国际游资对赌美元贬值等短期获利,油价既然站上32x(2+0.5)=80美元这个关口,但若是还突破32x(2+0.8333)=90.66元这个阻力位,则说明美元贬值太猛,游资太狠,美国佬自己都害怕了,自己不得不祭起升值的办法。总而言之,油价在80美元上方是高处不胜寒。油价关系到成本推动型的通胀,笔者相信,这种通胀短期内不会发生,油价还得震荡,而且年内突破90美元有很大的压力。即使是这样,成本推动型的通胀用利率和准备金政策来说,是没用的。
总体来看,政策不会轻易退出,股市也不必以此为借口,那些散布谣言者,自己不想做了就别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