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及物价变动指标数据:经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增长8.8%。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增长逐季加快,工业企业利润降幅减缓。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但逐回升趋势非常强劲: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且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43%。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但比1-5月份降幅缩小12.2个百分点。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增长或降幅缩小。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057亿元,同比增长33.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3%,加快5.7个百分点;农村增长33.6%,加快1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包括电力)增长52.6%,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87.5%,道路运输业增长50.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72.9%。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2505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7.8个百分点。
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县及县以下增长快于城市。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0%,比上年同期加快2.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家具类增长32.3%,汽车类增长24.5%。
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但居民消费价格环比7月份由下降转为持平,8、9月份分别上涨0.5%和0.4%。前三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9.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1%。
对外贸易继续下降,降幅明显收窄。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0.2%,转移性收入增长15.7%,经营净收入增长5.0%,财产性收入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9%,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4.0%,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0.5%,财产性收入增长11.7%,转移性收入增长26.4%。
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继续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8.5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比上年末加快1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0.2万亿元,增长29.5%,加快20.5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6788亿元,增长16.0%,加快3.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9.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8.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5.2万亿元。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逐季回暖的格局趋势进一步明朗。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依旧突出,消费贡献日益增加,外需市场冲击减缓。从总量来看,前三季GDP增长7。7%,第三季度增长8。9%,如果四季度能够保持第三季度的增长速度,则09全年能够实现8%目标,目前来看,GDP增长全年超8将成定局。但国统计局报告同时认为,当前国民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外需不足依然严峻,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因此应该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同时提高宏观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与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出炉相对应,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相关专家认为,这一提法显示我国目前“保增长”基础比较稳定,但结构性问题进一步凸显,通胀预期加剧。如何在保增长的同时前瞻性地处理通胀隐忧,政策调整尺度如何把握,将是下一步关注的重点。
22日,沪深股市以振荡小幅回落对上述作出回应,股指如期向下试探5日、60日、跳空缺口以及上证3000大关支撑,但盘软件股保持了活跃。我们认为短线股指仍将以振荡调整为,但经济向好格局的中期预期将对投资者心理产生中期的正面激励用。
季度宏观数据对中期预期构成支撑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