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两大巨头加入高世代面板投资竞赛 日系夏普孤掌难鸣


日韩面板巨头失意大陆市场

美权威调查机构Dislpay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两大家电新政的拉动下,上半年中国大陆液晶电视市场销量同比增长率达106%,占全球液晶电视市场整体销量的比例则提升到了18%以上,并在下半年以来的8月、9月、10月的三个月里继续保持着急速增长的态势。

报告称,上半年我国台湾地区的液晶面板供应商奇美电子继续保持在大陆市场的领先地位,占据着前6大国产电视品牌面板采购量33.1%的市场份额。而三星电子则以21.9%的市场份额上升到第2位,TCL集团则是其主要供应链合作伙伴;另外,友达光电则以16%的份额,上升到第3位;其主要客户则包括TCL和海尔;LG显示器则名列前6大国产电视品牌第4大面板供应商,其中创维约占到其大陆市场面板总出货量的39.3%

另一方面,上半年前六大国产品牌市场排名中,海信仍以其在家电下乡市场的优异表现位居首位;其次则是创维紧随其后;而奇美则均占到上述两品牌面板采购量的50%以上。在面板采购集中度方面,创维和TCL则比较突出;其中创维采购自奇美电子及LG显示器两家公司的面板占其面板总采购量的90%以上;TCL集团采购三星及友达光电的面板则接近其总量的85%

与奇美(CMO)、友达光电(AUO)以及三星(SDI)、LG显示器上半年的表现相比,日系两大面板厂商夏普、SVANEC厂商,在中国大陆面板供应市场的表现则逊色许多。甚至与IPS-Alpha、京东方(BOE)、中华映管(CPT)等二线面板厂商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两岸关系的加强,尤其是大陆采购团赴台采购项目的持续推进,日韩面板巨头失意大陆市场并不是阶段性的偶热,而是较长期的一种必然。因而国际上所出现的台湾面板厂商成为日韩面板巨头“强劲对手”,“成长栅寨”的观点,不无道理。

韩国面板双雄志在必得

日前,全球第2大面板制造商LG显示器发布了2009年度3季度业绩报告,称该公司营业利润创下9040亿韩元(约7.8亿美元)历史最好记录,净利润则由去年同期的2950亿韩元倍增到5590亿韩元,前3季经营收益则同比增长55%高达5.97兆韩元。

此前,韩国媒体则报道了三星电子3季度业绩有望创下历史最好记录的消息。报道称,三星电子10月初发布3季度业绩预测公告表示,预计3季度营业收入约为36兆韩元,营业利润约为4.1兆韩元,海内外市场合并业绩将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这一业绩将远远超过上季度32.51兆韩元的营业收入,2.52兆营业利润的经营水平;同时也大大超过20041季度营业利润4.09兆韩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而据有关专家预测,三星电子30日将正式发布的3季度业绩,完全有可能超出上述预期。

“实力决定底气”,韩系两大面板巨头显然对上半年他们在大陆市场的表现并不满意。尤其是对于在全球面板市场及平板电视终端市场分居第1、第2位的两大巨头而言,当务之急并不是通过降价策略提升其面板及终端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而是如何下定决心加快面板供应的本土化进程,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与“台湾屏”竞争过程中的“距离跨度”问题。尤其是从根本上解决面板供应领域的交易模式、交货周期、交运效率的报关贸易问题。而立足长远,在中国大陆投建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则成为两大巨头的必然选择。

本报在9月初所报道的韩国两大巨头有意参与大陆市场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投资竞赛的消息,日前均得到证实。首先是有关方面在本月12日正式宣布了LG显示器入驻广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消息,总投资额40亿美元,建成后年产值达156亿美元的LG显示器广州G8.5代面板工厂投资计划开始浮出水面。时隔几天,三星电子在16日则宣布了投资总额达2.6兆韩元的中国苏州第7.5代液晶面板工厂的投资计划。据称,尽管该项投资计划仍需韩国政府方面审查批准,但是不出意外的话三星苏州工厂2011年可实现批量投产;LG广州工厂则有望到2012年具备月产6万张面板基板的生产能力。

除此之外,有消息称三星电子有望在不久内予以确定再追加3兆韩元左右,增设8代线的计划。届时,三星电子在中国大陆市场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投资总额将有望突破6兆韩元该公司LCD事业部的张元基社长前几天更是对记者表示:“中国作为战略性的投资对象。市场状况不论如何,投资都将照计划推进。”

种种迹象表明,韩系两大巨头参与高世代线面板投资竞赛并非简单的追热跟风,而是有其更加长远的考虑。至于说这一考虑是否是直指拿下中国大陆面板市场及平板电视“双冠王”,使其投资达到“一箭双雕”的战略收益,则有待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为我们揭开最终的谜底。

孤军奋战夏普孤掌难鸣

    DisplaySearch上月发布的20094-6月全球液晶面板市场季度出货量报告则显示,韩国两大面板巨头三星电子、LG显示器分别以27.8%25%的份额位居出货额第1、第2位;而我国台湾地区的友达光电(AUO)、奇美电子(CMO)则分别以15.7%15.3%的出货额份额位列第3、第4位;四大面板巨头出货额份额总和高达83.8%。而位居第五位的日本夏普份额仅为5.5%,其他面板厂商份额总和也仅为10.7%。由此可见,作为日系面板产业代表的夏普,在全球市场上所面临来自韩台同行得压力“非常之巨大”,以至于迫使其不得不考虑面板产业战略调整的问题。

   但是,对于一边奉行“地产地消”战略,实施本土化生产以降低物流、关税等营运成本;一边在终端市场上大打“日本原装AQUOS液晶面板”卖点牌的夏普而言,其在占据着18%~22%市场份额的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及液晶电视市场中国大陆市场要想有所作为,则必须在二者之间作出“艰难地取舍”。

   8月末夏普公司在南京与有关各方签订了一揽子协议。其中既包括将其今年1月停产的龟山第1工厂第6代面板生产设备出售给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的“旧设备出售计划”,又包括以技术转让等形式出资在南京投资第8代面板生产线的“投资计划”。

   但是,正如日本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由于双方并未具体明确第8代线的投资规模、时间等核心要素,因此给人留下一种8代线投资作为出售旧设备的附带条件,对于夏普而言并不具备太多约束力的印象。另一方面,夏普在南京投建8代线会否是此次出售龟山第1工厂的延续,届时将龟山第2工厂8代线的生产设备出售给中方,还是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目前仍尚未有定论。

   随着夏普全球首座第10代面板工厂日本堺市的液晶面板工厂于本月初投产,夏普龟山第1工厂、第2工厂的未来归宿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一种说法是前者将转型为夏普生产电视整机的工厂,后者则继续从事8代线面板生产,但两者均纳入“地产地消”体系供应日本国内市场。而新投产的堺市第10代面板工厂则取代前两者,将主要客户锁定在该工厂的联合出资方索尼、东芝及飞利浦等海外电视整机制造商上,放大供应链需求从而实现50%以上的外销率目标。

 正如同夏普将其龟山第1工厂6代线设备出售给中方后,龟山市所属的三重县当局,要求该公司归还部分补贴(总额90亿日元已给付54亿日元)引起日本民众关注一样,夏普第10代面板工厂同样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尽管从目前来看,全球液晶电视市场需求暴涨。DisplaySearch甚至将年初预测的09年度全球液晶电视市场规模由1.2亿台调增为1.3亿台。但是,夏普堺市面板工厂的巨大投资风险仍不能免除。

作为夏普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高达1兆日元的总投资额,127万平方米的工厂面积,4倍于龟山工厂的生产规模;加之目前月产3.6万张基本的生产能力,1年后产能提升2倍,最大产能将提升到7.2万张的巨大产能,无疑让夏普公司获得了叫板同行的绝对实力。

但是,众所周知在与韩国、台湾地区面板制造商的较量中,东芝、日立日系两大巨头在液晶面板的巨大投资额压力面前,相继收手;而背上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投资包袱的Panasonic,也不得不将其明年7月份投产的液晶面板生产工厂停留在第8代线上面。与之对应的则是三星电子、LG显示器两大巨头则早已将11代线的计划提升议事日程,而台湾地区的友达光电、奇美等则将启动8代线以上投资项目列上了议事日程。加之中国政府液晶面板产业发展政策的推进,大陆市场高世代线投资竞赛的出现,夏普新工厂在未来会否遭遇需求不足,开工不足的困境,也将成为不确定因素。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孤军奋战的夏普会否成为日本面板产业的“希望之星”,还是将继续生存在中韩同行的夹缝当中,陷入孤掌难鸣的困境?目前仍无法作出准确的定论。关键取决于三年后的全球液晶电视市场会否如预期的那样更加火爆?以及对全球液晶面板市场而言,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中国大陆市场面板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