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 想家的时候听听《月亮代表我的心》、《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曲》、《彩云追月》、《月光下的凤尾竹》等乐曲,或者阅读朗诵古代的诸如《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静夜思》《月下独酌》(李白)、《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宋 苏轼》等,现代的《荷塘月色》(朱自清)等诗歌散文,藉以自己的相思之情。 ­ ­图片

 

    中国人对月亮情有独钟,从古到今月亮永远是个说不尽、写不完、唱不了的话题,于是专门形成了一个传统的民族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来望月、赏月、食月(饼)、祭月、话月、颂月、舞月、寄情于月。所以,月亮是我国文学作品中一个意蕴独特的形象:总的来说,象征着美好、团圆,赋予了丰富的审美特征。 ­

­图片

    你看,因为人的生活不同,那么他的感官就不同,月亮本身有圆缺的特点。缺的时候,有人美称为“弯弯的小船”,有人则称“残月如钩”;圆的时候,就说“花好月圆”;就月亮的光辉来说,有人视为“一轮明月”,有人看它是“金黄的圆月”,有人观望则成“蓝月亮”,有人感觉是“冷月”。李白在不得志时,月下狂饮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朱自清在晚上郁闷时,到荷塘散步,只见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月色,荷塘的美与月色的美在画面上浑然一体,别有一番风韵的。 ­

      明月还有传达情感的功能。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关山月》中,出现了三个迥然不同的画面:同是一轮明月,边关的战士见了它,触发的是怀乡之情;亡国的遗民见了它,牵动的是故国之思;而在南宋的达官贵人看来,则正是征歌逐酒的良辰美景。同是一轮明月,照射着后方朱门的歌舞沉迷,照射着前线战士的白发尸骨,照射着沦陷区遗民脸上的泪痕,而且就这么一直照射着。诗人的沉痛悲愤激越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                                                                                           当然,月亮因为有着自身的特点,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再加上自己的主观情感的复杂性,往往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意趣和内涵。比如,就月光之淡雅、柔静,可以喻为人心灵的纯洁、温柔,故有“月亮代表我的心”之唱;就其出现于夜深人静时,最容易勾起游子思乡之情,故有“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句......在人心情愉快时,人们根据月亮的形状,生发出无数个比喻联想来,十五的圆月可以像“小船在碧海飘荡”,像“手鼓盼手鼓敲响”。像“镜子等姑娘梳妆”;而弯弯的月牙可以像“一张银弓”、“一株嫩牙”,像“希望的种子”,像“正要绽开的花”,像“银镰在收割稻麦”。男女青年相互爱恋时,那叫“彩云追月”,二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后,就书写了“花好月圆”的美景。 ­

        今天我们这里.白天晴空万里,阳光高照,晚上月亮早早的挂上天空 。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的天气,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大家赏月的好兴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