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务员考试报名看行业腐败


  10月18日,国家公务员报名已经进入了第四天,尽管不少考生仍然观望着,可不少心急考生已经出手,职位冷热“显山露水”。传统“热衙门” 水利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海关等人数涨势强劲,10月17日“领跑”众岗位的依然是厦门海关一职,2859:4尚无岗能及。截至10月17日晚8点,天津海关已出现了3234:7的过审情况,广州海关一“海关监管”岗位招30人,也有2350人报考。而小语种、技能类、艰苦岗位这三类职位目前过审人数稀少,能否“翻身”还需时间检验。

  自从1994年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正式实行以来,每年的报考人数都呈直线上升趋势,竞争比例年年攀新高。但同为公务员职位,却一直冷热不均。有的引来上千人竞争,有的却倍受冷落甚至不足开考。热门职位一般都集中在税务、海关、人事、财政等有权有势的部门;而气象、地震、史志办、乡镇等“清水衙门”报考人数相对较少,常遭遇“冷板凳”,甚至“无人问津”。这种报考职位冷热不均现象,究其原因,是相关职位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报考者的选择,是报考人员“官本位”思想在作祟。

  公务员报考中“热衙门”和“冷板凳”出现,其实也在告诫我们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行业的不同和岗位的不同,决定着个人收入的悬殊差距,行业腐败已经深入人心,每个行业腐败到底有多少已经是众人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