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客运运输的出路就在管理高度实时信息化和实名制


  

据铁道部网站消息,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有关春运火车“买票难”问题的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德江

并志军同志:今年春运供求矛盾十分严峻。铁道部要开动脑筋,研究采取若干便民、利民措施,并公布于众,以化解矛盾,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1月14日,周永康同志也在有关春运火车“买票难”问题的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请志军同志查实此类反映,要应急采取措施,解决“买票难”问题。

    年年买票难,年年回家难,已经成为百姓特别是在外打工、求学者的一大烦恼。胡锦涛、周永康等中央领导亲自过问群众“买票难”问题,并作出具体批示,凸显中央领导对民生的关怀,对普通百姓困难的体恤,彰显“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以民为本执政理念,令百姓感动。

    客观地说,中国逢年过节“一票难求”问题有特殊的背景。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人有逢年过节回家团聚、走访亲朋好友的传统习俗;加之,这几年上亿农民工外出打工,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百姓生活富裕后外出旅游激增等,节假日人员大流动、大转移现象使得运力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铁路客运票价相对较低又适合长途旅行,铁路客运的压力更大。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除了运力不足的客观原因,铁路部门在便民、利民服务方面也有不小的改进余地。比如,由于黄牛党屡禁不止,加剧了百姓购票难;很多车站一边是售票厅狭小、拥挤、秩序混乱,另一边是将大量地方租出去搞商店、饭店等商用;铁路部门在市区设立的售票点较少,很不方便。

    总书记对一张小小火车票作出批示,体现出执政党对百姓实际困难的重视和关心,铁路部门应该以此为契机,深入思考:既把中央领导的批示当作查找问题的指引,更把批示转化为努力改进工作的动力,迅速研究尽快落实,用全心全意的真诚态度为广大旅客提供优质服务,尽最大努力化解矛盾,赢得理解,让广大旅客走得了、走得好,不辜负中央的要求、群众的期待。

相关评论:

下面我们对铁道部王勇平、张曙光的三条解释逐一剖析:

          首先由必要重复我们设计的实名制方案是:如同驾驶证身份证一样每人有一张与身份证同号的铁路乘车卡,卡上有照片,凭身份证领取(可以再所属公安分局办理或者在首次购票时经过核实由铁路部门发给)只要用这个卡上网买票或者到售票点买票登记就必定是将信息登记在卡上和铁道部的客运调度中心。平时是可以充值的卡,而且铁道部可以设立跟银行合作的售票网点,当乘客需要购买某个时段的票时,只要输入日期和钟点,就可以弹出选择栏供购票人选择-----是选择“卧铺”“软卧”“硬座”“高速铁路”“特快”“时段”等等,就减少了排队买票的长龙,实际上看到购票长龙和上车长龙的恐怖比乘不到车的恐惧更可怕。

  1、为什么现在的铁道部官员总是要说实行实名制不会增加运输能力?

  到底会不会增加呢?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增加多少。因为生产力的三要素中,除生产者、生产工具之外,如何配置各生产要素资源才是决定生产力的根本,而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完全取决于所掌握的生产资源的信息化水平,要做到铁道部和乘客的事前就互动,只有做到两个尽可能:

  (1)、铁道部尽可能提早全面准确真实掌握未来的旅客信息并已经货币化(即乘客已经根据电脑提示所剩座位情况提前明确付款),如果已经满载了,铁道部根据未来运输需求增加车皮和座位制定的运输预置方案,如果完全超过铁道部运输的极限运输能力了,就有义务提前通知乘客并将乘客转移到非拥挤的甚至绕远线路。

  (2)、全国人民有权利尽可能提早的知道所要经过车站的座位票务和拥挤真实情况,提早采取对策---或公路或水路或自驾车,而不像现在乘客不知道到底哪个车站不可能再有票的真实情况,乘客可以采取的方法只有两个字----死等,

  2、焦点和症结:增加运能提高效率方法来自思维方式的转换---------变运客双方的事后互动为运客双方的事前互动!!!!!!!-------要像预告天气预报一样预报乘车拥挤指数。

  也就是说,只有与实名制相配套的高度信息化实施方案才会铁路运输能力的最大化,效率最高化,现在的情况是铁道部和乘客互动都是一种事后的互动,在非节假日平时没有实名制也不能迅速掌握旅客动态运能有浪费,虽然对客运资源的浪费也是惊人的,但供需矛盾没有激化但因为买票人不是很多总需求量较低可能出入不大,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一到重大节日问题就来了,现在很多黄牛党一年到头就做中秋、端午、国庆、春节等大型节日,运输中就有许多黄牛党提供了可怕失真的假运输信息,要铁道部如何决策?很显然,如果实行实名制首先使真实乘客的信息真实,同时乘客根据所剩的真实情况提前预定票,这样在还没有开始执行运输任务时运输局就知道了到底有多少人要乘火车,就有时间从容的调度,而不是象现在这样由于没有真实的预订数据只能提前一天等到数据出来后,等到第二天马上来制定调度任务,作出反应通知乘客也来不及了,已经不仅在节假日就是平时旅客也可以更加有效地确切知道整体铁路运行情况和最大运送能力的极限,就可能选择不同时段和选择其他交通工具,不会盲目的等待铁路的运力,而处于运输的另一端是铁道部更加大范围系统根据真实的信息全面合理的调度客运车皮,这样通过运筹学科学调度乘客和铁道部双方事前互动,是完全可以使运输的效力和运力大大增加的。

  2、生产工具只是铁道部用电脑,而乘客的电脑没有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乘车号码和密码只有自己知道,预先网上申报自己的乘车计划并预订是完全可以的,有时候在回家或者旅行的路上不是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的空车往返行驶吗?那些车辆难道不占用铁轨和车辆吗?不要成本吗?难道铁道部的成本就不用计算吗?我感觉这些铁道部的官员是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时代,或者是电脑盲。中国的铁道没有准确客源信息导致的运力浪费的悲剧啊?何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