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管理学”》之:管理心理——群体的内聚力与士气(三)
群体的内聚力
(三)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群体成员的共同性。如共同的背景、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等。共同性越高,则凝聚力越大。其中,共同的目标、利益是最关键的。
2、领导者的素质与领导方式。群体的领导者如果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业务技术、经验能力等方面均表现突出,众望所归,就会成为群体的主心骨,反之,就缺乏影响力。
3、群体成员的心理满足程度。能够满足其成员的正当需要的群体,其所产生的内聚力较高,否则,内聚力必然受此影响。
4、群体与外部关系。如果一个群体与外界相对比较隔离,或者当群体面临外界压力时,群体的内聚力就较强,外界的压力越大,内聚力就越大。
5、群体的地位。在社会上,群体的地位、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如某一群体拥有光荣称号,某一群体在某领域具有领导地位等,均对其成员构成较大的吸引力。
6、群体内解决其成员之间问题的效果。对成员若干共性的问题及矛盾纠纷或冲突的处理是否坚持公平、公正立场,绝对决定成员对群体的信任程度和内聚力的产生。
另外,如群体的规模较小,人数较少,彼此交往频繁,了解通透,内聚力就高,因此,群体内部成员间的信息沟通和坦率程度也决定群体的内聚力高低。(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