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的文章中署名推荐者如何
曹国奇
不管是匿名审稿还是不匿名审稿,杂志社发表的文章中总有一部分是别人推荐的,是走后门。技术员爱因斯坦因走通了这个后门便当了教授,而菜农孟德尔因没走通这个后门便当一辈子农民。匿名审稿在于保证学术的公正和公平,以筛选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可是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总是很难通过审稿,不能从前门上杂志,所以就有潜规则,容许它们从后门上杂志。看来开后门还是必要的,当然前提是推荐者要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他认为没有特别学术价值的文章就不帮它开后门。
我国历来是最鄙视开后门的国家,视之为非常非常的不道德,可是伯乐推荐千里马本身就是开后门。可能是古代没有引进马克思辩证法的缘故,我国历来搞不懂这其中的辩证关系,于是在圣人标准下都不愿当伯乐,因此有名言“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实际上我国人民是最喜欢当伯乐的,只是我们道德和制度不让人民当伯乐,于是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伟大理论的指导下大家都在另一形态下当起了伯乐。君不见我国人民都会推荐自己的儿子去上岗、推荐自己的老爸当保安、推荐自己的学生当教授、推荐自己的死党去当官?可以说每个中国人天生就是伯乐。
我国在文章发表上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管理办法,可是忘记了自己的国情,结果我们有资格当伯乐的专家学者们都在另一形态下当起了伯乐,这表现在:一是匿名当伯乐,利用自己的特有地位和身份推荐自己信得过的、亲得过和求得过的文章发表;二是署名当伯乐,直接在信得过的、亲得过和求得过的文章上挂上自己的大名,再去投稿。
有些崇尚光明正大伯乐不搞上面的阴谋诡计,搞阳谋实价,交钱就发表文章,很市场化,公平又公正。
所以我觉得我国应该对文章的推荐者署名,以保证他的利益和功名,从而保证孟德尔不当农民,纽兰兹不当音乐家。这种署名制度最大好处就是,让那些已经丧失想象力的名高厚望者乐于当伯乐,于是伯乐常有;让想象力丰富的无名卑贱者乐于勤扒苦做,于是千里马常有。我们大致作如下规定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一、不管被推荐文章的好坏,推荐者可以凭借推荐发表的文章评职称,抵任务。这样他们就不会为完成任务而写那些学术价值不大的文章,从而杂志的版面也腾出来了,年轻人的胡思乱想也有晒太阳的地方。
二、设立伯乐奖,以鼓励推荐者。
三、设立学术擂台,以评选优秀论文。这种擂台可以请电视和报纸为主的媒体来帮助设立,是骡子是马出来溜溜基本可以鉴定。同时通过擂台还可激励青少年来当快乐女生,勇敢男生,从而为学术培养大批的粉丝。
四、国家拿一笔钱出来重奖发表优秀论文的杂志。学术杂志不是因为经费紧张就搞市场经济吗?行,现在再给它一个创收之道,它发表的文章获取擂台奖了就奖它几百万大洋。其实国家不出这个钱也可以,相信李嘉诚柳传志们更愿意出这个钱。
五、实行宋奎武同学提出的一稿多投制度,使好的文章大家都抢着发表,以保证好文章少被埋没,能在更早的时间被发表。发表时间是很重要的,在国际上争夺学术权的时候至关重要。此时如果某文章获取擂台奖,又是几家杂志社发表了,则奖金由这几家杂志社分割,第一时间发表的杂志社多分点,第二时间发表的杂志社少分点,依次递减。这样可以保证更多的杂志社获得奖励,既增加更多杂志社的生存机会,也增加更多杂志社参加竞争的积极性。
多数人认为我国不出人才在于教育制度的缺陷,这本身就是个缺陷的。其实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不是创造知识。被钱老爷子称为人才的人一定是创造知识的人才,这种人才不需要渊博知识,但是一定需要胡思乱想(想象力)。中国历来不乏胡思乱想者,但是在孔子的礼教圣人体系下我国历来的选拨机制都是打击胡思乱想者而后快。可以这么说,自从孔家学说占据主导地位后,我国再没有一个像孔子这样的胡思乱想者被选拨出来。1949年之后我国的选拔制度更是保守复礼,这才是最根本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