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港股、美股等境外市场的表现明显比A股优秀。恒生指数在9月中旬甚至创出反弹的新高,之后处于波段震荡之中。
港股近期走势为何会远强于A股?会否对A股形成正面指引?如何评价正在进行的全球经济复苏与资本市场联动关系?带着这些问题,CBN记者在国庆节前对交银国际首席执行官谭岳衡先生进行了专访。
市场期待实质性的复苏
CBN:你对恒指近期表现怎么看?
谭岳衡:我比较审慎,但不乐观,我认为目前股市处于平衡状态和僵持状态。目前人们比较担心的是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担心经济复苏是假象以及企业盈利上不去。
CBN:这种担忧只是在中国还是全球?
谭岳衡:全球范围都会有这种担心。中国经济相比其他国家是率先复苏了,美国经济也开始踏上复苏道路。但人们开始担心,这种复苏是否稳固,宽松货币政策何时及如何退出。市场正向的反应一向都发生在股票市场的消息证实前。一般来说,消息证实后市场都是反向的反应。现在我们都在预期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不管是明天还是后天退出,市场已经在开始消化这一消息。
CBN:按照你的说法,一旦退出的机制获确认,股市是否会止跌?
谭岳衡:是的。所以我相信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不会是突然的、急剧的,以一种方式推出,而是逐渐的、分阶段的,多种方式的。这对市场带来的影响才会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
CBN:你认为现在A股以及港股的估值水平合理吗?如何看待A股以及港股今年第四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的走势呢?
谭岳衡:A股的估值一般来说都是超前于实体经济6个月的时候来反应的。在内地,上半年投入产生的实质效果是在3~6个月后,4万亿经济刺激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不说大型项目以及基础设施的投资,哪怕是企业资金的投入,也要3个月后才能体现在实体效益上。所以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会非常好,这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质发生作用的结果。
从第三季度开始,内地进行了微调,按刚才说的进度,明年的第一季度以及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也许比今年第四季度会稍微下滑。因此股票市场如果要提前反映实体经济的话,A股的持续上涨在宏观上说不具备这样的基础,但也不至于会一下子糟糕,会徘徊一段,只有等待经济的复苏,股市才会有真正的突破。
港股受两股力量影响
CBN:今年以来,恒指恢复性上涨很多,你觉得香港股票市场更多地受内地市场影响还是海外市场左右?
谭岳衡:应该是两股相当的力量同时在影响香港市场,香港市场过去受国际因素影响比较强,后来有部分阶段受内地因素影响比较强,两股力量周而复始,相互交替影响香港市场,但是不同的影响表现在香港市场上并不一样。
今年恒指恢复性上涨中,受内地因素影响较多,因为内地经济率先复苏,而其他市场还处于迷茫状态。国际资本看重中国经济复苏,因而流入中国,但由于内地的外汇管制,因而部分资金流入香港,拉动了国企指数以及国企背景的股票上升,这是恒指有较好表现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美国股票并没下滑,因此当近来恒生指数处于胶着状态时,美股继续上扬,创下新高,这是因为先前美国的股票市场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慢一些,上涨没有A股快。但现在节奏变了,美国的经济开始往好的方面转换,因此美股上涨,在有一定的时滞以后,才能反映美国经济复苏的这么一个进程。美股目前积累的风险比较大,向下调整的可能性会比A股更大。
CBN:你比较担忧经济复苏的实际状态,是否意味着你认为美国的经济复苏还包含着一些不可确认的因素?
谭岳衡:不单是美国,现在中国也是这样的,美国现在的复苏只是复制了中国前期复苏的步伐而已。
CBN:说到经济复苏,现在具体还有什么因素比较值得市场担忧?
谭岳衡:对中国经济而言,市场忧虑的是宏观政策的可延续性。政策延续的话会是一把双刃剑:正面影响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情况良好,反面则可能是出现难以收拾的通胀的局面。
如果不能延续的话,还有什么推动力去维持经济的增长呢?我想必须有另外一部分,即现在所倡导的民间投资,看它们能否替代政府投资的差额。
市场对于民间资本的作用是持怀疑态度的;另外中国内需和外需不平衡的状态,令人们怀疑经济目标是否能实现,外需疲弱是确定的,内需是否能加强却是不确定的,这种确定和不确定就会造成人们的担忧。
CBN:这种不确定性需要多久才能重新找到平衡?
谭岳衡:外需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到过去的平衡,必须要寻找新的平衡点。美国过去是消费拉动经济,现在是向增加储蓄转换,这意味着减少购买外国货品,所以即使外需有了好转也不会回到过去平衡的状态,这是中国的情况。
美国市场方面,失业率仍然攀升,突破两位数水平,意味着消费以及支撑能力受到挤压,同时也会影响增加储蓄的战略,所以美国股票市场不会受到资金的推动,这和中国股票市场很不一样。美国的市场一定是以企业盈利的基础来支撑的,美股缺乏向上的动力,可能使投资者对美国市场的担忧比对中国市场更多。
内地和香港股市对比
CBN:现在港股里有一半来自中资企业,其中有不少股票是A+H的形式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但是同家企业A股和H股的价格相差很大,请问根本原因是什么?
谭岳衡:我没有总结最根本的原因,但是有几点考虑:一是两个市场的流通性不同,流通盘的大小会对市场的活跃性有一定的关联;二是投资群体不同,对于同样的公司的判断就会不同,对于内地的投资者,会对身边的企业非常了解以及偏爱,反过来说,香港投资者也会对身边熟悉的企业比较偏爱;三是国际投资者和内地投资者对企业的估值标准不同,而且这种估值在不断调整中;四是市场本身的活跃程度和个股的表现也是有关联的。
CBN:通常什么样的企业在香港的估值会高于内地的估值呢,什么样的企业香港的估值会低于内地的估值呢?
谭岳衡:我感觉香港对中老牌、成熟、平稳的企业估值给得不高,而对于概念性的新产业给的估值比较高。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新产业,像汽车、环保这些都给得很高。
CBN:香港投资者的心态和英美的投资市场是否更一致?
谭岳衡:感觉是这样的,目前在这个地方能主导的还是外资,所以在很多大的趋势上还是会和国际市场一致。
CBN:有内地的私募基金经理认为,香港的估值将会逐步和内地趋同,你个人怎么看待?
谭岳衡:起码在局部范围内,他们的判断正确。确实,这两三年来,在香港时不时能够看到内地股票市场运作的影子,香港市场的市场机制也给这种类型的运作提供了空间,比如说没有涨停板制度,还有T+0等,它可以一天涨跌20%~30%以上,可以在一周内上涨100%,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以来似乎比较多。
目前这还只是局部现象,发生这种情况的企业并不是大盘的,也不是蓝筹股,更不是龙头股,所以他们才有可以运作的空间。香港是个开放自由的市场,但监管比较严密,只要能符合监管标准就可以了,并不排除这种现象会衍生到其他蓝筹股的可能。
CBN:内地马上要推出创业板,会对港股有什么影响呢?
谭岳衡:香港必须面对这种现实,即内地市场发展对香港市场一定会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影响是彼此互补,共同提高;负面影响就是在某一程度上此消彼长,相互替代。
互补很难,替代很简单。创业板也一样,我认为深圳的创业板应该会成功,虽然其中会有波折和困难,但毕竟经过了长期的准备,最重要的是中国创业板的基础,即创业板上市的群体广阔,这是香港不具备的。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中资企业比例不低,多数公司更有可能选择深圳创业板而不是香港创业板,因为投资者对香港创业板的印象不好,没有交投量,创业板的公司运作能力不好,盈利差,成长性低,并没有实现上市时给投资者的承诺。
如果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能够在上市初期实现承诺,企业比较优秀,成长性高,那么将会吸引更多公司到深圳创业板上市,这对香港创业板会有分流效应。
经济实质复苏股市才会真突破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