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是自私的疯狂行为


 

 

  任性是自私的疯狂行为

      喻建国

 

多年以前我写过一首名为《任性》的诗,一共九十六行,其中前三十二行大致描述了任性的现象。现择录于下:

 

我想到了要往东,提起腿就朝东直奔;我想到了要往西,一跺脚就朝西直蹬。胸中有一句话想吐,立马张口哇哩哇啦地发声,脑中闪过一个好笑的念头,哈哈哈长久不能自禁。想在这个平面上涂鸦,随手拈来涂画抹勾自认一景;一个想写几笔的意愿刚刚萌生,立即就在手头的纸面上撇点竖横。要到马路的对面去,不管它车水马龙,躲躲闪闪挪挪腾腾险象环生,满足了落后时代的千年愚蠢。口中有嚼食的需要,马上翻包掏口袋,不管是什么场合,就把找到的食物送进嘴巴丑丑地啃。从来不懂什么叫礼貌,我的字典里找不到尊敬,天马行空飘飘忽忽,飞来闯去目中无人。张开口想吐就吐,扬起手想扔就扔,什么清洁、绿化、美化,我的脑海里从来就没有环境。以前的事我不想,以后的事我也不想,就连现在的事我也没想,船到桥头总有办法撑。

任性是个体心理不成熟的反映,当个体行为一味随意而动,听任自我妄自作为,在个体作为时,不考虑环境影响,不考虑道德约束,不考虑社会责任,一味我行我素,此时该个体的心理状态即处于任性的状态。操持任性的个体经常会受到所处的群体的排斥,会经常受到环境对其的制约和打击,个体因此也会经常处于沮丧和颓闷中。

操持任性的个体当其行为未曾触犯群体或他人的利益,未曾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该个体觉得行为自在,心情舒畅,天马行空,甚为得意。或者说,当个体的行为任性,但不触犯群体或他人的利益,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样的任性既不会对其本人造成及时的应对群体和环境的困难,以及群体和环境对其的排斥,但是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终究,个体的任性会在某一天极其严重地触犯群体或他人的利益,个体的任性对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他人或群体会起而攻之,周围的环境也会对其设置各种障碍,并处处排斥之。

任性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状态,因为任性只考虑自身一己的企望,从不虑及他人,从不考虑群体,从不想到环境的需求。一己有什么需要,个体的行动立即为满足个体一己的需要而刮起旋风。什么他人的颜面,他人的利益,他人的需要;什么群体的利益,群体的名誉,群体的尊严;什么环境的利益,环境的需要,环境的影响;无一会在任性的个体的思虑中存在。自私不符合社会公德,自私的心态不利于个体健康地存在。任性是自私的疯狂行为。

要解决任性这种自私的疯狂行为,自然首先需要解决自私的心态。自私心态是一切为了自己,从不顾及他人,为了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为了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性的满足,什么事都能干,可以无所谓道德,无所谓人品。利他的成熟心态是自私心态的逆向心态,利他是一切为了他人的合理需要,为了群体的合理需要,时时处处顾及他人,顾及群体,自我在利他的实践中由衷地感受到满心的欢喜。操持利他心态的个体,由于时时处处顾及他人,顾及群体,任性自然是早被湮没了。

个体培育善动的成熟心态也能够有效地克服任性。善动的社会效果是操持善动的个体能够对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经常有效的支撑;善动的个体效果是操持善动的个体能够对个体提供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满足,而且这些操持绝对不会对他人和群体产生不良影响。个体善动的操持,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是科学的,都体现着心理的成熟,在善动的每一个运转中,都不会含有一丁点影响和谐的动作,并且经常是展现着道德的荣光,人品的灿烂和人性的辉煌。因此,操持善动的个体绝对不会任性。

                                                                                     0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