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极左思潮
——答《新京报》记者王梦菁(新京报《100人阅读》采访)
袁伟时
1、2008年读过值得推荐的书?
袁伟时:雷蒙•阿隆的《知识分子的鸦片》,是2008年我读过的书中最值得推荐的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极左思潮就困扰着中国知识阶层,30年代特别是进入40年代后,这股思潮已经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流。其实,这也是世界范围思潮变幻的缩影。对这个历史现象,我们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彻底的反思。这部完成于1954年的名著和1983年出版的《雷蒙•阿隆回忆录——50年的政治反思》说的是法国的事,其实是对影响世界历史发展极为深远的思潮的清算。这两部书先后在我国翻译出版,给中国知识阶层带来一面明亮的镜子,值得所有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仔细阅读。
2、30年阅读史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书?
袁伟时:三十年来,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波普尔和哈耶克的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国共两党和民主同盟无不为苏联计划经济成就的虚假宣传所迷惑,知识阶层也是如醉如痴,认为那是实现国强民富的必由之路。连正在念中学的我也深信不疑。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3年)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1944),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挑战谬误,不但捍卫了人类最宝贵的价值——自由,而且在方法论上给人深刻的启迪:“我们永远不得不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社会中。”“对‘理性’和‘明智’的最恰当的解释是向批判开放,即随时准备接受批判和渴望自我批判”。在我看来,这两部书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生入门的必读书。
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原载《新京报》2009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