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发行制度或调整,增加首发可流通数短线或拉低股价


  路透上海1月19日电---中国上海证券报周一援引内业人士称,监管部门已开始积极研究调整现行证券发行制度,有望近期成形.有券商建议,应增加首发可流通数量,使定价更合理.分析师认为,增加首发可流通数量会拉低发行价,短线可能会直接拖累现有存量股票的价格.

  但他们也指出,首发可流通数量的增加,预示着限售存量股份比例,即新增"大小非"(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比例的降低,中长线来看,有利于解决"大小非"带来的扩容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

  中国股市自2005年开始股权分置改革,其後发行的新股仍存在相当多部分股份在规定期限内限售的问题,导致增量"大小非"越积越多,给市场带来新的压力.

  而新股由于首发可流通数量偏低,导致新股发行定价以及市盈率(PE)明显偏高.如去年首发申请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的招商证券,计划发行A股3.59亿股,仅占发行後公司总股本的10%.

  华西证券分析师曹学峰称,若增加首发可流通数量,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可能从十几倍降低到几倍,则对市场内相同行业或主题的存量股价会有影响.

  但他也指出,如果能实行,今後"大小非"问题就不会再那麽严重,"目前的情况是,老的存量大小非要消化,还有源源不断新增的大小非...定价被拉低,市场会先经历阵痛,但今後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

  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後,大量限售股解禁给市场带来扩容压力等因素影响,中国股市去年大幅下挫,年跌幅达65%,位列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

  中国证券报此前报导称,今年解禁股份的总量将是2008年的4.24倍,将共有6,875.52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占A股总股本的近四成,创下股改以来限售股解禁之最,解禁压力主要集中于7月和10月.[ID:nCN0713416]

  **询价和新股分配机制受关注**

  上证报报导还提到,监管部门曾向各大机构投资者徵询对现行发行制度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并进行相关调研,徵询问题主要集中在询价制度、询价有效性、新股分配机制、存量股份发行及审核制度等几方面.

  报导称,对目前初步询价阶段,机构投资者报价与实际投资需求相脱节,导致报价虚高,不利于反映真实供求关系股价的形成,一些券商建议将初步询价与累计投标询价合二为一,即取消初步询价,进行一次性投标询价.

  另外,对新股分配机制,部分券商建议可以有条件地限制询价对象参与网上申购,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又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在定价方面的特长.报导并称,去年就有知情人士透露,限制询价机构同时参与网上、网下配售的相关思路已进入监管部门研究范围.

  还有券商提出,当前市场环境欠佳,应允许已提交的发行申请可撤销,既可有效控制市场风险,也可降低券商投行部门运作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