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子兵法》所获得的启示
其实,对《孙子兵法》感兴趣有些时日了。但学习却才刚开始学习
在下比较愚钝,不像他们那样过木不忘,而且我看书一般也就只是初初的看看。但是听许多人说,孙子兵法确实很值得一看,所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予以指点,这样可以提升学习的效率。
首先,孙子兵法提出的是:慎战,其中对于析战分析很多如:道,天,地,将,法。
对于必要性的考虑,我觉得很有道理,包括与人的建交,交往,应酬,以及其他许多许多,尤其是与人过过招,切磋切磋,这里很有必要分析他的必要性,因为须知玩火者弄不好要引火烧身,这就是江湖传说的玩火自焚也。
再次,对于慎战还有一个解读,那就是对与战事的算计,实力,资源的调用与利用。
当然,这里还有一样东西,就是情报,这不仅仅是战前才使用的,对于和平时期也要注意收集。所谓“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知天地者博”知人很多时候靠的就是情报。
其次,孙子兵法提出了:战时
战时,他的第一个观点是:凡善战者,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这里不可胜的是条件,可胜(等待)的是时机,战机。(这个观点在文中多次被提到)
战时他提出的另一个观点是:以战养战,取粮于敌。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也就是博弈论里提出的:为对手做减法,为自己做加法!所以他后面提出的优待战俘也有这里的因素。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观点: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对于伐谋我一直不太明白,伐交倒是有些理解:政治高压,经济制裁,甚至还有舆论攻势。伐兵是怎么回事也不太明白,攻城还可以理解。
另外,他也提出了一些诸如:地形,变!等等 ;
孙子兵法提出了一个观点: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他的意思就是说:用政治思想教育士卒,用法令来约束士兵,这种观点在毛主席时期的解放中国是运用的最为贴切,设立的政委就是负责“令之以文”。现在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另外,孙子兵法提出: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在孙子兵法中多次提到治,法。当然提到制度化,我们还不得不谈谈人性化。说来话长,人性,人性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听说曾经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举行过一次相关辩论。清华大学支持人之初性本善,香港大学支持人之初性本恶,但结果是清华大学支持了香港大学的人之初,性本恶。香港大学支持了清华大学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我个人比较支持人之初性本恶。从中国的古典学说来看,儒家应该应该是比较支持性本恶的,不然还用教化什么呢?但提倡人性化的道家应该是比较推崇性本善的!
其实,制度化与人性化并不是对立的,只要制度的制定多为对方考虑点,尽量合理点,为对方考虑点也就基本可以了。
好了,先谈到这里吧,期待大家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