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牌照将洗牌在线支付平台


  上周,某媒体报道了央行将于近期出台《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对互联网支付行业进行监管的新闻。消息称,近期央行将颁发10张牌照,对第三方支付行业进行严格规范。


  消息一出,自然是一片哗然,就如同去年在线视频网站牌照和今年电信3G牌照一样,一旦电子支付牌照一经实施,毫无疑问,将毫无疑问是在线支付平台的生死关,得牌照者生,失牌照者死。


  所谓《支付清算管理办法》,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一窥一二,将从“准入要求”和“业务监管”等方面对国内所有支付企业提出刚性指标。只有达标企业才能获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支付牌照”。正式版的《管理办法》预计将在2006年版的《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制定完成。而2006年的管理办法中,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资本门槛、外资比例以及盈利要求都做出了明确规定。《管理办法意见稿》将资本门槛分为全国和省级两档,全国的最低限额为1亿元,省级则是3000万元;外资比例限制为不得超过25%。此外,《管理办法意见稿》还提出明确要求,公司每年的净资产率不得低于95%,这就意味着对第三方支付企业提出了盈利要求。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如果不出所料,根据最近国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一些批评上不难看出,未来的《支付清算管理办法》势必将对安全体系、公司风险控制等因素作出严格要求。而从目前来看,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控制标准,各个第三方支付企业都采取参照国内外不同级别的标准的方式。这将成为直接导致洗牌中谁留谁去的关键。


    而谁将继续留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个舞台上,则是对电子支付牌照这一话题最为关心的关键。而根据目前所知道的情况,不难看出,无论是规范还是洗牌,一些老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环迅支付、首信等,应该不会受到多大的冲击,而那些刚刚入行或某些存在运营问题或是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的支付企业如快钱等企业,则极有可能被冲刷下来。首先是刚性的准入标准,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内,除支付宝、环迅支付等个别企业外,绝大部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如快钱、易宝在内的几家支付企业的国外VC控股均超过50%,而且近一两年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获得牌照的可能性根本就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在盈利这一问题上,就将直接淘汰一批“落后“企业。而另一大标准即安全,这也是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而这也将是一道生死门槛,须知,除了近期环迅支付通过了保护银行卡数据与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国际最高安全标准PCI-DSS认证(这也是国内唯一获此认证的支付系统)国内其余50多家支付平台的信息安全标准都没能与国际接轨。这种各自为战的安全标准显然是支付卡信息保密的一大隐患。而这将是再一次让一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出局的一道生死关口。


  电子支付牌照的颁行决不是空穴来风,毕竟无风不起浪,其牌照的发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旦确定,则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不能在近期内实现达标,则可能从此彻底被剥夺继续生存的权力,而这将是整治第三方支付平台管理混乱、运营多头、安全无序的一道良药,大乱之后必然大治,自古依然,洗牌再说难免,早洗早好,因为这将是消费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