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为什么这么牛?


点击鼠标,在新窗口打开原图

 

图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图为清华园

 

清华大学为什么这么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黎津平

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推荐,并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批准,2007年全年,我作为北京高校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与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共10名教师一起前往清华大学,以访问学者身份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研修活动。经过一年学习和观察,我发现了一些清华大学不同于其他大学之处,现列举一二.

一、领导重视

一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想搞好,首先领导要重视。

我到清华大学后,先后参加了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两课教学部(现在已经新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召开的北京高校首批骨干教师研修班开班典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研讨会、北京市百人工程论坛、期末总结会等会议,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教授全程参加了这四次会议,并耐心听取了来自北京高校的各位访问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得既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同时又非常谦虚谨慎,韩书记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鼓励来自北京各高校的老师在清华大学能有所收获,同时说,只有我们这些外校的老师才能发现清华存在的问题,鼓励我们多提意见和建议。清华大学两课教学部主任艾四林教授(现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主任蔡乐苏教授则具体安排我们这些访问学者的研修计划。

二、老师上进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仅仅把这个工作看作是谋生手段,还是要有点责任感,事业心,使命感,保持一股学习的劲头,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虚心向专家学习,向别的老师学习,向社会学习。清华大学的老师虽然水平都很高,但却时时刻刻继续学习,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具体到我来说,我这个人水平不高,年龄又大,但我基本保持了学习的劲头和谦虚的精神,还能够学习一点新东西。2005年全年我在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挂职锻炼,从2006年直到07年7月,我参加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全部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训班,2007年全年我又作为访问学者到清华大学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我确实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一个老师保持学习的劲头和谦虚的精神是多么重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四门培训班来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免费让所有政治课老师到北京市的宾馆吃住学习,机会多好,但有些大学的老师在宾馆打牌,看电视,不去课堂听课学习,有些老师虽然人在课堂,但却在做着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我们老说,学生怎么在课堂上不听课呢?你作为老师在课堂上都不能做到正常听课,你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你这个老师的课吗?

三、课程创新

07年上半年我在清华从头至尾听了以下三门课程: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一般院校大都是一位教师将这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领域内容的课程全程上完,但又有哪个老师是全才呢?所以效果可想而知。而清华大学的这门课程则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晓亮研究员讲私有企业改革、我国著名反腐败专家胡鞍钢先生讲和谐社会与反腐败斗争、著名社会学家李强教授讲两极分化与分配制度改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占安教授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还有外交部官员讲目前的台海局势与祖国统一问题、著名农业专家讲三农问题与土地制度改革等,这样就由校内外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共同授课,效果非常好,400人的教室座无虚席。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由清华大学两课教学部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蔡乐苏教授主持,而授课教师则全部请的是北京大学专家,其中领衔主演是北大历史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康沛竹教授(她是清华大学两课教学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艾四林教授的夫人),授课教师几乎全都是博士或教授,而这只是本科生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个学期下来,这一门清华大学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十几位授课教师没有一位是清华大学的老师,而全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在授课,令人耳目一新。主持人蔡乐苏教授说:“我国改革开放都30年了,为什么我们的高校不开放?什么时候各高校老师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的高校才真正算是开放了。”

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这门课程由吕嘉老师主持,所谓主持基本就是过去的报幕员。这门课的师资力量极其强大,十几名授课教师每人只上一次课,而每位授课教师则全部都是博士研究生导师,而且还不全是清华大学的老师,如关于新自由主义这一讲就是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拉美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来授课,其他博导有新闻学、宗教学、哲学、文学、法学博导等,几乎涵盖所有一级学科,这些大师的功力自然非同一般,而听课者所得到的信息容量和精神享受也自然无与伦比。大家设想一下,你在这样的地方学习会没有收获吗?但是,如果没有学习的劲头和谦虚的精神,又会如何呢?有一位访问学者我们几乎不认识,为什么?一个学期人家几乎没来上过课,把做访问学者这个学习机会当成了度假了。

四、教学得法

教育部徐惟凡司长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清华大学各位大师课都讲的不错,但又不能盲目模仿,因为上课不是超级模仿秀.具体到我们公安大学来说,李宏老师是我们教研室新要来的老师,她听了一个学期赵主任的课和我的课,李宏发现,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特点,不是盲目模仿能够学会的,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模仿,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特点,然后坚持下来就行了。我教学最注重效果,如果学生不爱听课了,我就要分析为什么,内容还是方法出了问题,要及时调整。我特别重视案例教学法的探索,大胆将相声评书语言艺术与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我开设的几门选修课《西方文明史》、《中华民族精神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每一门课选修的学生人数都突破了500人,其中一门课达到了700人以上。我想,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得到这么多学生的喜爱,此生足矣!

2008年11月30日,我参加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北京市第二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凭着我在清华大学向各位大师学来的东西,以及我这个笨老师多年攒下来的一点心得,也算小有斩获,获得了一个二等奖。

在清华大学虽然只学习了一年,我想对我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既让我学到了东西,也让我明白了,清华大学为什么就是这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