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鹏完全评点2009年考研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解析】本题题干内容取自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的原话是:“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由此可见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也可以转化为物质,二者之间的对立就有相对而言的意义了。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2.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D)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解析】2008年是真理标准讨论三十周年纪念,考查本题带有纪念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即实践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活生生的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它能给人们直接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这是实践的特点,也是实践的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和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3. 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B)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的内容是全面的,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两者不可缺少,如“骨骼”和“血肉”。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经济基础又称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4.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C )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5.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
A. 4,2亿元 B. 3.5亿元 C.3.3亿元 D. 2.4亿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题干中给出商品价格总额24万亿,货币量为3亿元,所以可求出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年。根据题干,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24×10%=26.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流通中的货币量为26.4/8=3.3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A )
A. 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 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 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四章中的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中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这一知识点。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国家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代表、理想的总资本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利用国家机器干预经济生活,主要是为了暂时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各种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7.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B)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构成理论。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考察。从物质形式上看,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式上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题干中只涉及到预付资本的价值总量由于价格的涨落发生了变化,并未涉及到资本的技术构成发生变化,所以也不会影响到有机构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8.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D)
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ABC选项不符合题意,应予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9.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D)
A.经验主义
B.冒险主义
C.机会主义
D.教条主义
【解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严重教条主义倾向的党的领导人,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或唯共产国际的指示是从,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撰写了《矛盾论》和《实践论》两篇著作,《实践论》阐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揭露教条主义轻视实践的错误。《矛盾论》阐述了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揭露教条主义不懂唯物辩证法的错误。本题应选D。
1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制定和执行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B)
A.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公私兼顾、劳资双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方针的认知。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党制定和实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1956年5月中央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在党的八大上加以确认。“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的统一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