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网商六君子事件系列评论的最后一篇,我们站在管理智慧的角度来谈谈某些部门的某些领导和员工在此次事件中的失误之处,希望这些部门能真正正视自己的问题,纠正作风,我想这才是我们所有此次事件的旁观者的初衷。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网店新规出台程序是不合理不合情不合法的,而与之对应的网商六君子的上书请求听证的事情,却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这一点请参看本系列的第一篇从网商六君子上诉未果谈立法程序问题 中具体阐述。
如果我们认定,某些部门在处理此次事件的时候没有私心,也没有假公济私的报复心态的话(我们希望不是如此)。那么在如何处理类似的事件上,某些部门明显缺乏政治素养和智慧。
来看看事件的细节。
第一幕 北京XX工商所
事件代表人物都市醉侠说他们选择这里的理由是:为了就近、节省时间,反正工商部门都是一个系统的。如果按照商业思维,那倒确实不错,就像你如果买了格力空调,就近找哪个维修处都是可以的,不会有人把你拒之门外。
但是明显,网商们很快就发现自己想错了,衙门不是公司。都市醉侠告诉记者:“在听说我们来意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对方的敌意,声称不负责替我们往总局递交这份申请书,当问到为何不能递交材料的时候,工作人员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之后在近似于秘密地并未确定身份的据说是某领导的私下会谈中,这位所领导表达了三个观点:1.工商所级别太低,无法接收、2.可以去分局递交,而且如果要答复快,就要去分局、3.这个问题不是一般问题,也可以直接找总局。
从第一幕我们可以看出,基层的部门员工对此次事件是有所了解的,而且也有人是同情网商的遭遇的,然而,他们无能为力,甚至于没有勇气行使基本的传递义务,只是觉得能往上推最好,因为自己这里不敢解决类似的问题。
好了,我们可以留下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基层的员工不敢接受材料并上报?二是为什么基层员工很清晰的表示应该逐层上递材料,最好直达总局?是上面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还是习惯使然呢?
第二幕 朝阳分局
也许是因为局总是比所级别高的缘故,因此网商们受到的待遇自然低很多,不仅没有完成递交任务,也没有见到任何甚至只是自称的领导,甚至于连基本的接待都是极不耐烦甚至是没有基本的礼貌的。
比如,先领到一个办公室,然后这个办公室的极不耐烦说不该自己负责,去听证课;到了听证课,办事人员直截了当的回答:不行,理由就是让人极其愤慨的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然后类似于所里面一样,继续往上指,去人大和市政府。
说实话,这个局里面的处理方式最让人诟病,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这还仅仅是一群来申请听证的商人,如果是来办其他业务的(除了交钱),会接待成什么样呢?
从局里这一幕看出,局里的员工是知道这件事情,但是并不重视,不屑也许是他们真实的心态表现,于是才会如此怠慢和傲慢,并且说出极不合理的没有权利没有义务的解释出来。
我们依旧留下两个疑问,一是没有权利没有义务是官方统一的口径还是这个员工的自我发挥?往人大和政府推的说辞是真必须如此还是转嫁矛盾和困难?
从这两幕中我们留下一些问题,无法得到解释,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如果北京市工商局不是衙门习气过重不合潮流的话,那就是工商局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缺乏起码的政治素养和管理智慧。
明知道网上对于网店新规的质疑如此之猛烈,北京市工商局没有一点应急的措施,放在商业而言,就是没有任何的危机公关的意识,如果工商局在事情发展中可以派出代表仔细听听各方的意见,哪怕是走过场;如果工商局能够及时就一些敏感问题做出清楚的解释,哪怕是虚假的;如果工商局能够坦白承认一些规定中的不足之处,哪怕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完善,事情都不会弄到今天舆论几乎一边倒的境地。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前面都做得不好,那么在网商六君子上书的时候,工商局的反应如果能够迅速一点、友善一点、虚心一点,哪怕并非出于真心,都会让各方满意很多。
问题就在于,工商局居然一直在为一件错误的决定采取着错误的方法做着错误的事情。
试问所里的那位领导,其实你是知道事情的重要程度的,在此时候,是你的乌纱重要还是人民的利益重要,换言之,你怎么就没有足够的政治觉悟勇敢接下来,这可能比你将网商拒之门外对自己的政治生涯的作用好的多,一个敢于负责勇于挑起困难的干部,不是更有前途吗?
试问局里的那位办事人员,你在出口没有权利没有义务的时候,可有经过大脑,想没想过话不能这样说,讲政治不是对你们的第一要求吗?你这轻易的两个没有出口,就把工商局完全至于前后不是人的无理的境地,这个后果你可想过?你把网商们指往市政府市人大,将自己部门的一个规定的群众意见推到政府和人大那里去,作为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你这是为当党和政府分忧呢还是添乱?基本的责任感和党性可还在?
也许话重了,也许这些种种行为只是长期以来的衙门作风所至,这也仅仅是个别部门的个别现象。
但愿如此。
网上六君子事件系列评论:
网店新规评论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