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各类园区的发展历程,尽管所处的区域经济条件、产业背景及开发模式等不一样,有的成长迅速,有的半途夭折,拨开纷繁复杂的内因外因,挖掘出园区成长的内在机理,这对于后来者、迷茫者或许会提供一些指引。
龙头带动型:以大企业、大项目为龙头带动全区发展,例如以中海壳牌为龙头的大亚湾国家级开发区、以首钢搬迁项目为龙头的曹妃甸工业区就属于这种类型。
上游辐射型:依托上游原材料基地发展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例如依托重化工基地发展精细化工园区,依托农产品基地发展农产品物流及精深加工园区。
市场托举型:因为贸易的繁荣催生加工制造业园区,如中国家具之乡顺德乐从镇周边发展起来的众多家具工业园,义乌小商品市场周边发展起来的加工区。
搬迁改造型:退二进三,城区内大量企业集中外迁形成园区,利用搬迁进行改造升级,大部分大中型城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都在城市外围专门规划了安置外迁企业的集中园区。
产业转移型:沿海向内陆、东部向西部、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政策引导型:特殊税收政策下的保税区、产业限制政策下的环保园、创业基金支持下的创业园等。
特色拓展型:先普遍撒网、全面招商,形成一定的产业特色后再重点扶植,逐步发展成特色产业园区。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园区成长决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积,也不是靠主观想象及人为的强拉硬拽,地方官员的首长意识与老板们的拍脑袋冲动做不成园区。读懂别人的经历,挖挖自己的家底,免得做成半拉子园区。
(崔元星 国际商务策划师 中国泛地产策划网 0755-2672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