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的极限:在A股恐惧的颠峰买进(文/李龙达)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巴菲特
2008年的中国A股市场无疑在世界股灾史上具有显著的地位:2007年下半年A股投资人还沉溺于享受牛市“饕餮盛宴”狂热之中,而在2008年在较短时间内就不得不面对“血流成河”的场面。面对股价的快速下跌,一些投资人在抄底失败的恐慌中难以掩饰发自来自内心的忧虑:原本以为在地狱的十八层就觉得很安全,而真正到了地狱十八层才发现,十九层以下还在迅速扩建。证券市场的历史将永记这一幕!
股票交易的历史是充满繁荣与灾难的历史,人类总是在股市走向过度繁荣的过程中过分贪婪,而在面对严重股灾的时候却过度恐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A股市场迅速实现牛熊转换,股指从6214点下跌到2000点以下, A股市场从过度繁荣演变为严重股灾,下跌幅度列世界股灾史前十位,它再次见证了人类由过度乐观到过度悲观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发生这样的变化,在世界证券市场的历史上十分少见。
尽管繁荣与灾难经过无数周而复始,但是人的行为在每一轮周期中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贪婪与恐惧是人类天生的本性,股市总是在人们的贪婪中走向过度繁荣,而在人们的恐惧中出现灾难。股市也许只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个缩影,如果没有投资人的过度乐观,股市就不会有过度繁荣;如果没有投资人的过度悲观,股市就不会有灾难来临。股市总是在投资人过度乐观的时候出现严重泡沫,而在人们过度悲观中却很有投资价值。
尽管历史不会完全重演,但是历史却会很类似的重出现。A股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在股市这种周期交替变化中与早期世界股灾其它国投资者的行为没有太大的区别。在A股市场过度繁荣的时候,尽管那时候证券监管机构一再告戒股市有风险,然而在普遍狂热之中投资者普遍忘记了危机已经悄悄来临;相反,在血流成河的股票市场上,面对金银遍地的A股市场投资人很显然又缩手缩脚。
经过过度大幅下跌之后,中国A股估值不但与全球市场基本一致,而且很多股价严重折价。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价值投资策略,A股市场也是金银遍地,在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并迅速崛起的中国资本市场里,股票严重低估值显然不应成为一个常态,它只是人们的过度悲观情绪的一种反映。股票市场的估值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子,一国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则在股票的估值上所反映的影子就会越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A股市场 的下跌只能使A股市场更加有投资价值。
股市的下跌当然有很多原因来自全球与中国的经济前景的担忧,经济增长放缓将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这将导致未来股票市场的估值下降。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然而的确很不全面,世界经济的确将面临衰退,但是全球经济的衰退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然而却不完全是威胁,有很大一部分是机遇。在早已经经历过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全球经济衰退将加剧发达市场制造业衰退的速度,全球工业产业将加快向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市场转移的速度,这将为中国企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一个机遇。
2008年之后,中国经济的确也面临放缓的压力,但对衰退的忧虑的确没有必要,近2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约在9.8%,这显然没有衰退的迹象。发达市场的经济衰退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全球扩张的机会,产业转移只会给选择优质股票的一个乐观前景,面对一个快速下跌的证券市场投资人没有理由太悲观。只要有快速增长的优质企业的大量存在,这就是A股投资人有勇气战胜市场的基础。
“在华尔街血流成河时候买进” ——洛克菲勒的这句名言实际上道出了股票投资的真谛。股市也许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动荡,但是它不会影响股市的内在运行规律。A股市场经过灾难之后,这个时候绝大多数投资者还沉浸在恐惧与伤痛之中不能自拔的时候,悲观者看到的是遍地石头,而理性而又聪明的投资者则看到是遍地金银。正是在如此艰难的境况面前,恰恰才能够真正区分谁是普通的投资人,谁是成熟而理智的投资人。
(本文谢绝网络转载引用)
NBA
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