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张利的《新营销》一书中,提到:“一个赚钱的生意包含三个因素,第一个,这个生意能否产生现金。第二个,能否产生一个非常好的资产收益率。第三个,你说从事的这个行业有没有成长的空间。”产生现金,产生良好的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素,也是首要的条件。注意:现金流可以产生利润,也可以不产生利润。但是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这里要求的现金流必须是正常的流出和流进。
假如一个企业的产品不能产生现金,通俗地说,卖不动的产品,哪怕你的预期回报率、预期利润率都是诱人的数据,但是不可避免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理想状况和现实往往有着巨大的差距,可行性分析通过的项目不见的就是好项目,更何况中小企业往往没有做可行分析,就匆匆上马的项目。其次,无法正常、及时回笼资金,流出大于流进的现金流,也是推公司生存的挑战。
都说中国企业的寿命短,短到平均寿命只有2.4年,其中无法产生现金,无法构建良性的现金流是短命现象的根本写照。
因此一个企业的思维必须是立足在现金流上,保证流进大于或等于流出,这样企业才能有生存的环境,才能有各种战略的实施的条件。所以当企业把目光聚焦到现金流的时候,他的营销思路就宽广了很多。不能只是把眼光盯住利润,忽略了现金流这个基本条件,因此张利教授给了一个建议:与其把眼光盯住高额的利润,不如把眼光放到企业的现金流上更加现实一些。
企业经营者在决策时,通常忘记了现金流这个问题,他们常把决策的重心放在利润的实现上,于是公司的一切资源向利润倾斜,为利润服务。但是营销现实中的环境变幻,不得不让企业回过头保证现金流。这就是价格政策的变化、销售政策变化的动力。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价格战的一个侧面。为了维护公司的正常的现金流,不得不降低利润的期望值,回到残酷的竞争现实中来。
因此:我们在营销策划中,首先要关注的是销售如何实现良性的现金流,保证流进大于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