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今天上午智虹学校举办的职业咨询会的学员之中,尚未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带有很大的共同点,即自己究竟应该以怎样的职业态度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位女生提出的问题很直接:面对越来越残酷的就业形势,我们究竟应该是择业,还是应该就业呢?这里所谓的择业就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志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能够使自己获得从业快乐、并能充分体现自身职业价值的工作;而就业就是为了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不考虑志向和爱好及未来成长,不去顾及就职单位的条件与否,只要能够得到一份工作就好。显然,这是面对职业选择问题的两种极端做法,前者所说的择业有些过于理想化,对于刚刚毕业、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而言,这样的职业定位未免标准过高,真正如愿以偿的可能性其实很小。而后者又对自身过于残酷,走了另一个极端,根本无视人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仅仅将职业的选择当作是谋生的手段,这种饥不择食的做法当然也是不足取的。
我的建议是,应该面对现实,既不能在职业选择上挑三拣四,坚持所谓的择业高标准;也不应该没有任何条件地“有奶便是娘”,把自己随随便便地就给卖了。具体说来,就是应该选择两者之外的第三条路,首先应该确定好自己的职业方向,比如有志于在企业发展,那就要划定一条基本的择业底线。在收入待遇方面可坚持适当的低要求,只要能够达到生活自立就行,在企业硬件环境(包括地点、交通、工作条件等内容)上,也可不做更多考虑,在自己的职位方面,也要坚持完全根据企业的需要的原则,哪怕再低端、再简单也要珍惜。对这些方面内容的低要求,对用人企业来说,可体现出很强的适应性,但却应该对自己所应聘企业的未来成长性、文化氛围、团队状况、职业成长机会、老板文明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基本的认可。这其实也是一种平衡关系的形成,你为了自己今后长远的职业发展,在个人利益方面放弃了许多,坚持了低要求的底线标准,应该理解为是一种付出。有付出就应有回报,回报就是自己有可能赢得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增大职业成长的可能性。这其实就是一种平衡,是着眼于长远考虑的一种选择,作为当代有理想的大学生,完全应该进行这样的选择。
有几名智虹学员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三学生,他们在智虹学校参加的是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的学习,在被问及为何没有参加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的学习时,他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们到现在也不是十分清楚自己所学的电子商务的确切含义,不知道这个专业在社会中如何进行具体应用。相对而言,物流专业似乎更具体些。这的确是个很大的遗憾,由此可看到我们的高校教学与社会实际的确脱节的太严重了。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充满时代的光环、实践性和革命性极强的企业应用学科,在社会与企业进步的进程中,日益体现着旺盛的生命力。而在我们身边却遭到如此的冷遇,实在是我们这个区域教育界和企业界的一种遗憾啊。在我以往的博文中,曾经以较大的篇幅阐述过“电子商务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和现实。既然大家对此依然存有认知上的较大缺陷,我只好和大家就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之间的区别与关联、为何说“今天不搞电子商务,明天可能就无商可务”的道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该怎样进行自己的未来职业定位、如何解决招聘企业没有电子商务岗位需求的矛盾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一些基本尝试性的介绍与分享。
在回答一位同样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出的“如何处理参与社会实践与系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问题时,我所强调的是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不应将其对立起来。当然社会实践机会的选择,应该着眼于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企业和岗位。在这样的原则之下,当面对处理时间的冲突时,我认为尤其对于已经进入大三阶段学生而言,只要能够做到不对自己的课业学习产生过大的影响,不至于形成“挂科”这样的严重后果,就应该坚持多参与社会实践不动摇的原则。只有这样,就可能解决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所面对的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而被无情拒绝的尴尬。
我的建议是,应该面对现实,既不能在职业选择上挑三拣四,坚持所谓的择业高标准;也不应该没有任何条件地“有奶便是娘”,把自己随随便便地就给卖了。具体说来,就是应该选择两者之外的第三条路,首先应该确定好自己的职业方向,比如有志于在企业发展,那就要划定一条基本的择业底线。在收入待遇方面可坚持适当的低要求,只要能够达到生活自立就行,在企业硬件环境(包括地点、交通、工作条件等内容)上,也可不做更多考虑,在自己的职位方面,也要坚持完全根据企业的需要的原则,哪怕再低端、再简单也要珍惜。对这些方面内容的低要求,对用人企业来说,可体现出很强的适应性,但却应该对自己所应聘企业的未来成长性、文化氛围、团队状况、职业成长机会、老板文明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基本的认可。这其实也是一种平衡关系的形成,你为了自己今后长远的职业发展,在个人利益方面放弃了许多,坚持了低要求的底线标准,应该理解为是一种付出。有付出就应有回报,回报就是自己有可能赢得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增大职业成长的可能性。这其实就是一种平衡,是着眼于长远考虑的一种选择,作为当代有理想的大学生,完全应该进行这样的选择。
有几名智虹学员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三学生,他们在智虹学校参加的是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的学习,在被问及为何没有参加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的学习时,他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们到现在也不是十分清楚自己所学的电子商务的确切含义,不知道这个专业在社会中如何进行具体应用。相对而言,物流专业似乎更具体些。这的确是个很大的遗憾,由此可看到我们的高校教学与社会实际的确脱节的太严重了。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充满时代的光环、实践性和革命性极强的企业应用学科,在社会与企业进步的进程中,日益体现着旺盛的生命力。而在我们身边却遭到如此的冷遇,实在是我们这个区域教育界和企业界的一种遗憾啊。在我以往的博文中,曾经以较大的篇幅阐述过“电子商务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和现实。既然大家对此依然存有认知上的较大缺陷,我只好和大家就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之间的区别与关联、为何说“今天不搞电子商务,明天可能就无商可务”的道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该怎样进行自己的未来职业定位、如何解决招聘企业没有电子商务岗位需求的矛盾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一些基本尝试性的介绍与分享。
在回答一位同样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出的“如何处理参与社会实践与系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问题时,我所强调的是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不应将其对立起来。当然社会实践机会的选择,应该着眼于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企业和岗位。在这样的原则之下,当面对处理时间的冲突时,我认为尤其对于已经进入大三阶段学生而言,只要能够做到不对自己的课业学习产生过大的影响,不至于形成“挂科”这样的严重后果,就应该坚持多参与社会实践不动摇的原则。只有这样,就可能解决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所面对的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而被无情拒绝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