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警惕进入工业品通缩时代---中国有可能从通货膨胀转向通货紧缩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关注通货膨胀问题,因为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通货膨胀率依然很高,而且结构性的通货膨胀逐渐演化成全面的通货膨胀,所以我们采取更为坚决的措施来治理通胀,但殊不知在通货膨胀的背后,在它的反面还时时闪现着通货紧缩的身影,而往往经济经过大的一轮增长后就会陷入通货紧缩时代,我感觉我们国家好似处于这个阶段.

      具体来说,我主要指的是工业品的市场价格.这些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大量的基础设施,大量的工程项目,许多房地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再加上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兴起,这自然增加了对工业品的需求,致使其价格在短期内攀升,但同时又向市场发出了一个稀缺的信号,在供不应求下,生产商和企业主就会自觉地,主动地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所以我们看到在工业品需求旺盛的同时,许多工厂也相继开工,并加班加点地建设,这些工厂建成后和已有的工厂则尽最大力量提高产能。在去年经济过热的时候,可以说产能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而今年经济有很明显放缓的迹象,并且人们投资和消费的热情也不怎么高涨,而是非常的谨慎,同时又由于一些重大工程已经完工,需求相应减少,而且财政政策暂时也没有很强的松动迹象,而这些将导致对工业品的需求明显放缓,而目前的产能已经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于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要解决这一问题,如果闲置一些产能,就造成机器,设备的浪费,如果按照原来的产能生产势必会使供给远大对需求,这样自然会导致工业品价格的迅速回落,进而可能打击到产业链条上所有的工厂.我感觉现在的情况就好似97,98年的情形,工业品价格可能在随后的几年内将持续迅速回落.我认为我们现在就应该警惕这一点.提前谋划,具体应通过淘汰一些产能,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新兴行业等途径加以解决.

      当然对于农产品价格来说,肯定是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主要基于农地的减少,农业生产力的低下,以及从事农业生产获得收入较少有关.针对后一个我想说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少,也就是投资农业的利润率较低,势必打消人们从事农业的积极性,而这又可能使许多农产品供给受到限制,一个种植周期后,农产品价格又将上升总体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既有的种植模式不改变,农业生产能力不能较大幅度的提高,农地面积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不能统筹规划的话,农产品价格将处于一个持续上涨的趋势.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对农产品的需求都是刚性的,且几乎没有弹性的,我们既没有找到不需要农产品作材料的替代食品,也无法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从而也无法改变对农产品或对食品的需求弹性.

    依据目前的经济现状,及人们的收入增长情况,我认为不仅工业品,就连生活必需品,服务价格也都可能下降,而且目前造成通胀的因素程度远低于,数量远少于造成通缩因素,所以中国有可能从通货膨胀转向通货紧缩,而这种发展趋势是必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可能无法避免,我们需要做的是使下探深度浅一些,然后经济重新复苏,继续踏上快速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