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而非相马——药店店长的选拔


纵观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现有药店店长超过30万名。正是他们的努力带来了医药零售行业的繁荣,正是他们的辛劳为人们带来了健康,正是他们的汗水为企业创造了利润贡献。店长是药店的核心,是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桥梁,是企业业绩实现的命脉,药店店长的选择至关重要。

 

30多万名店长无非来自于两个途径: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内部选拔又分为上级任命、民主选举和竞聘等几种方式。对于哪种方式是最优的或者是最合适的,一直是困扰药品零售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问题,尤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店长的选聘方式日益成为关注焦点。

 

人才到底如何选择,大概自从有人类以来就争论不休。从历史来看,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产生经历了尧舜禹的禅让,夏商以后的世袭,民国以后的民主选举;从企业来看,不同方式产生的领导都有可能带企业走向成功。几乎在GE渡过一生,通过内部选拔出来的杰克韦尔奇带领GE不断发展壮大,使其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佼佼者。再看另一个巨人——IBM,其历史上最优秀的CEO——郭士纳就是空降兵,但他和韦尔奇一样向这个蓝色巨人注入新鲜活力,使得大象也能跳舞,IBM在郭士纳的带领下走出低谷,迎来了又一个辉煌。

 

药店店长到底是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确实很难抉择,因为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笔者将两种方式的优劣势归纳成矩阵,便于参考:

 

 

优势

劣势

内部选拔

1.         给予每位店员晋升的希望,提升员工积极性,促进内部的合理竞争

2.         内部选拔的店长更具忠诚度,有很强的归属感

3.         土生土长的店长,熟悉公司的环境、流程、业务、人员等方面,开展业务更顺利,没有磨合期

4.         选拔和引入成本较低

5.         管理层对新店长比较熟悉,发生选择出错成本的概率较低

1.         近亲繁殖,不利于药店的创新,经营思路有可能老化

2.         新店长从店员选拔,相互之间太熟,缺少威信

3.         总有员工在竞聘中员工落选,造成内部的妒忌和不和

4.         有可能形成内部派系,不利于文化建设

外部招聘

1.         人才选择余地更大,店长水准会提升

2.         带来其他连锁药店发展理念,取长补短,不断创新

3.         给内部员工带来危机感,形成“鲇鱼效应”,刺激内部更努力工作

4.         外来和尚好念经,由于没有内部矛盾,三把火烧起来可能更顺畅

1.         成本高,包括信息发布、面试沟通、薪酬成本等

2.         内部员工可能会有抵触和排外心理,造成前期工作的麻烦

3.         打击内部优秀店员,造成人才流失

4.         面试毕竟是短暂的沟通,有可能选择出错

 

这几年来笔者与很多连锁药店的管理者进行过交流和探讨,发现不同的药品零售企业确实需要选择不同的店长选聘方式,如果方式出错,会造成内部矛盾的激化、并且给企业业绩带来巨大影响。为了慎重起见,笔者将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针对于不同企业的特征总结成表,供有关人士参考:

 

企业特征

内部选拔

外部招聘

历史底蕴

深厚

较浅

企业规模

人员素质

内部培训

充分

不充分

人才储备

成体系

不系统

资金状况

偏紧

充足

薪酬状况

非市场化

市场化

发展速度

较慢

快速膨胀

文化特征

传承

创新

内部激励

人性化

资本化

当然,以上这些特征的总结都是相对的,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可能还会有特殊的调整。方式的选择也不需要药品零售企业与上述特征中的所有方面完全吻合,只需要其中几条符合就可作为参照标准。

 

虽然不同的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选聘方式,但是作为一些医药零售的连锁企业,也可以根据门店的差异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就是将几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国的前清政府为什么造就了历史上最繁华的时代,原因之一就是从皇太极开始,清帝既进行内部培养,从满族子弟中选拔优秀人才,又进行外部招聘,从汉族、蒙古族等民族中聘请能人志士。通过此方式既形成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又保证了文化的传承。纵观笔者接触的一些大型医药连锁企业,比如华氏大药房、复星大药房等,都是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相结合,以此提升了店长的素质,维持了内部的活力。

 

药店店长的选聘方式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从战略上,这个问题的探讨不是为了探究方式本身的好坏,也不是为了给不同的方式分个优劣。对于药品零售企业管理层来说,最终目标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店长适合这个单体药店的发展,使得在店长的带领下业绩能突飞猛进,单店运作能符合整个公司的文化。店长选对了,每个药店的竞争力就强了,整个药品零售企业也就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本文结束之际,送给对药店店长选聘方式头痛不已的管理者一句话:“能者上、庸者下,业绩能力是关键”。

陈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