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助女儿迎接平生第一次应聘考核的时候,听到女儿讲到了应聘这个职位的报名情况时,知道这家企业同时向周边的多家大学都发出了招聘信息,大家都将这个机会理解为是招聘“翻译”人员。我感觉这样的职位理解其实是有偏差的,因为既然确切的工作对象是一批中国去的普通工人,那么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就绝非简单提供一下语言翻译方面的服务。在这其中,语言翻译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工具而已,更为重要的责任应该是通过语言上的无障碍交流,实现这些中国员工与公司方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关系。
如果这样的理解是准确的,那么简单地讲这项工作解释为“翻译”就有点片面和狭隘了。在应聘这个职位的竞争中,如果能够承受这样一个相对的高度来理解和设计自己的职业角色,竞争优势也就会凸现出来。想到这里,我又给女儿发了个邮件,写了如下的话:
菁菁:你曾提到了此项应聘的竞争状况,于是我又想到了这样一点:关于对这个职位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应该成为你的一个职业竞争力的体现。根据你的介绍,如果我的理解准确的话,你去应聘的这个职位不应该简单地称作“翻译”,而应该是“中国员工关系主管(或专员)”。这个职位的职责绝非仅仅是承担语言上的沟通,而是还应该负责处理好这些中国员工与公司方的关系和谐一致。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这个职位的从业者,不仅应具有基本的语言翻译技能,更要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掌握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办法,具备兼顾企业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追求双方共赢局面实现的良好职业素质。
我觉得,对这个职位确切含义和职责的理解,可以反映出你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快速进入职业状态的能力,有助于使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有意识地突出这一点,有可能会引起招聘方对你的关注和欣赏,因此,你应该在这方面好好发挥一下。简单地说就是,如果别人在面试中只是在争取获得一个翻译的工作职位,而你却已经在自觉地以一个“中国员工关系主管”的视角,在考虑怎样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这样的状态就是职场中很被称道的职业状态,这个区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获得加分因素,从而实现有效胜出啊。
你觉得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