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经济学?


拿什么拯救你,经济学?

 

这么问,也许又有人嘴角一撇,轻飘飘来那么一句:“这是一个伪命题!”

是不是伪命题,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谁说了算?客观现实说了算。

 

现实中,你见过哪一门学科的布道者,像经济学家这样,享受万众嘲讽的无上尊荣?更何况,这种嘲讽并非出于无知,恰恰来自于占据学科顶端、熟知个中奥妙的大师们:

“纯粹的江湖骗子”[]——保罗·克鲁格曼

“我学习经济学,是为了不受经济学家们的骗”[]——琼·罗宾逊

“理性白痴”[]——阿玛蒂亚·森

“请不要和我谈论现实,我们是经济学家”[]——马克·布劳格

“在过去的五次经济危机中,经济学家预测到了十五次”——凯恩斯

 

这种窘境,不能简单归咎于主流经济学家的道德良心。他们可以幼稚肤浅地把所有的人都想象成为“利益面前痉挛反射的低等动物”,但我们不能同样幼稚肤浅,把他们都想象成为见利忘义、蝇营狗苟的“无赖之徒”[]。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对了,“想象”!

 

新古典及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是靠一系列假设起家的,这些虚构,特别是“理性经济人”、“完全竞争市场”,与“人人利欲熏心的无肠国”(《镜花缘》),“人人贪得无厌的火星猫国”(《猫城记》)有本质区别吗?没有,都属于头脑里的主观构想,换言之,有点依据就放大,给点阳光就灿烂。因此,与其称之为经济学研究,还不如叫做经济学幻想小说创作!虽然创作风格略微有些不同,科幻小说家是在现实基础上的逻辑想象,经济学家是在想象基础上的逻辑推导。

 

然而,对主流经济学这种“幻想小说创作模式”的否定,决不意味着要退回到神学、玄学去寻找答案,决不意味着要邀请宗教神学、孔孟儒学、老庄玄学登堂入室。主流经济学虽然只是科幻小说,毕竟还有些科学的影子,而这些“超验的信仰”[],反而离科学更远。主流经济学的幻灭,不等于科学的幻灭。

 

要想让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建经济学于科学基础之上,更具体地说,就是重建经济学于“铁的事实+铁的逻辑”之上,这种坚实的基础,任凭千万次实践检验的狂风暴雨,也不能将其推翻,更不用说反对者的几张口舌、几口唾沫。

 

问题是,这种“铁的事实铁的逻辑”,在经济学领域中真的存在吗?

 

哈耶克曾经叫嚣:经济科学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我们所做的关于个体行为的假设[]。如果有一位工程师在场,一定会反驳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造出永动机来,这是不是铁的事实?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用一吨铁矿石炼出两吨钢来,这是不是铁的事实?一栋大楼,肯定比其中的一个房间贵,这是不是铁的事实?这些朴素的事实,要比你头脑里那些先入为主的神圣假设可靠多了。

 

实事求是,事实的来源有二:一是通过调查,才能得到的具体事实;二是不用调查,也能相信的普遍事实,因为它已经被无数次的科学实验、生产生活实践所证实,颠扑不破。而后一种事实,更可能作为一门学科的奠基石,例如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火用减熵增。

 

据此,《经济学:范式革命》幸运地发现了一条新的经济学逻辑推演路径:

1、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人,而是组织;

2、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

3、任何系统都有输入输出;

4、输入输出之间必然满足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等自然法则;

以上事实和逻辑,你能否认吗?不能,那好,它就是“铁的事实+铁的逻辑”,它就可以作为新的经济学体系的建构基础。因为它至少保证了一点:驳不倒!

 

经济学救赎之道,只能是科学,而科学发展之道,只能是“铁的事实+铁的逻辑”。正如清华前辈华罗庚的名言: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 保罗·克鲁格曼.兜售繁荣[M]胡苏云,赵敏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81

[] 转引自张宇燕.说服自我:经济学杂文集[M].三联书店,1997:前言.

[] Sen, A. Rational Fools: A Critique of the Behavior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Theory [J].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 1977, 6(4):317-344.

[] 马克·布劳格.现代经济学已露游戏人生之病象[N].贾根良译.经济学消息报,2003-06-20

[] 大卫·休谟.休谟政治论文选[M].张若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7

[] 于祺明.科学不需要超验的信仰[J].科学与无神论,2005,(2):32-33

[]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