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8月22日电(记者董宏君)“用人上不正之风具有很强的顽固性,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必须有更强的战斗力。我们要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的方针,紧紧依靠广大群众,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采取有力措施,集中解决选人用人上的突出问题。要坚决纠正有的地方和单位查处不力、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偏向,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近日召开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2008年8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新华社)
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而如何用人、怎样选人,用什么方法选拔德才兼备、作风过硬、群众最信任的人,这是增强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直至稳固事业根基的关键环节,也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必须坚持公正、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坚持科学用人、正确选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歪风邪气屡禁不止,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用人不正之风很不满意。坊间流传的“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就深刻地揭露出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严重性。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兆丰等等腐败分子就是最典型的“官帽”批发商。他们在用人上的腐败行为严重地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因此,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当刹,当狠狠地刹,当坚决而彻底地刹。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是最大的腐败。但是,正如李源潮所说的,“用人上不正之风具有很强的顽固性,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必须有更强的战斗力。”“要充分认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严重危害,充分认识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艰巨性、长期性。全国组织系统要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进行战斗,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对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目标。”可以肯定地说,李源潮部长“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算是抓到了点子上,抓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能否成功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李源潮部长用前所未有的强硬语气要求坚决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彰显了党中央在这个问题上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党中央整肃干部队伍的良苦用心,顺应了老百姓希望党员干部健康纯洁的纯朴民心。李源潮的一番话,可谓掷地有声、振聋发聩、鼓舞人心。但是有坚强的决心,更要有严密的措施;不能说了就算,更不能雷声大雨点稀,干打雷不下雨;关键在于落实、落实、再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兵家讲究“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打赢“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进行战斗”这场硬仗,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一要做好制度上的准备。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来保证。增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并形成民主、公开、公平、竟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在用人上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规必追究,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始终处于干部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以民主促进公正、以公开提高公信。二要做好机构上的准备。没有健全的法定监督机构,什么法律、制度的执行都会打折。要让用人上的监督机构能够独立出来,如果直接对中央负责更好,不能出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尴尬局面。三要做好人员上的准备。要充分发动和利用群众,让人民群众监督举报,甚至从民间选拔业余反腐败斗士。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强大合力和巨大推力。
在“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进行战斗”的过程中,要突出快、准、狠三要素。所谓“快”,就是要快刀斩乱麻,发现问题要迅速整治,不能等待观望、犹豫彷徨,贻误战机。所谓“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精确用法,不能放着制度、规范不用,切实纠正有制不遵、有规不循等现象。所谓“狠”,就是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能心慈手软、姑息迁就。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查实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要果断严肃处理,坚决维护组织人事纪律的严肃性,靠铁的纪律保障用人风清气正,用严格的执行树立党和政府的威信,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威慑作用。
新闻链接:
李源潮: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进行战斗
李源潮向用人不正之风“宣战”鼓舞人心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