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营销服务】企业博客营销核心竞争力研究(下)
企业文化是当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博客的知识管理形式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动态的知识管理实现了文化的学习、共享、创新。企业博客还实现了CCO、CKO的全员化、全过程化和全面化,它的优点还表现在推进了人格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的真正实现,使企业文化有了最好的载体,使企业从经济基础到意识形态全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中国的一流企业未必实施企业博客营销,但是,能够实施企业博客营销的企业将肯定成为中国的一流企业。
五、企业博客的管理手段和教育需求
知识管理并不神秘,企业早就存在的档案室、资料室其实都是知识管理的组成部分,现在,企业博客作为知识管理手段当然是不相同了,涉及管理方式、组织方式、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其构成看,可分成硬件(网络平台)、软件(管理系统)和理念(企业文化)。
先进的生产力要求相应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知识管理同官僚组织层次是格格不入的,企业员工的平等关系是一个前提条件。英格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夫坚持自己的办公室格子间要与员工放在一起,并且要一样大小;这不是绝无仅有的例子,网景公司总裁詹姆斯·巴克斯代尔以及ALCOA公司总裁保利·欧·内尔等都是如此,试想在充满个性的时代,一个等级森严、空气压抑的企业怎么能倡导创新精神呢。所以,打破等级观念的Team—work(团体协作)理念在先进企业中大行其道。
在我国已经加入WTO以后,国家、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竞争,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无疑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力,平等的关系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博客则是企业打破等级桎梏、垂直管理的最有效平台。
当然,开展企业博客知识管理还需要必要的培训。如,法国政府规定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费用为工资总额的10%左右;美国每年有15%的工程师接受继续教育,人均教育经费超过3000美元;日本法律规定凡雇佣10人以上的雇主必须用工资的10%列为教育费用,不少日本大企业实际使用达到15%。
企业博客作为知识管理,还需要分配方式的改革,传统分配仅仅把知识视作技能,现在要将知识看作为投入,是一种资本,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型员工要在分配上有相应的体现,把按职务付薪改变为按能力付薪,并争取把博客知识作为资本的权利在分享企业赢利中体现出来。
六、企业博客成为企业竞争情报的重要工具
企业管理管理手段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取决于实际的需要。如今,企业的竞争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就是情报竞争。
竞争情报已被简称为CI(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对企业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并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弱势和目标的信息。全球500强企业中90%已建立了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总产值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企业有82%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总产值在10亿美元以上建立系统的也达60%,许多企业还设立CI经理来负责竞争情报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早在十年前竞争情报对知名企业的贡献率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通用电气和惠普均为7%、可口可乐和英特尔均为5%,其作用不可低估。
中国大中企业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在技术部门内设立过技术情报组织,但经营方面的竞争情报则起步较晚。
从情报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应该是发源地,《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之说和“用间篇”都可视为竞争情报理论的鼻祖。因此,中国企业在接受竞争情报概念上是不会有障碍的。
企业博客的情报工作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系统搜集、整理;二是信息的分析、利用;三是知识管理。
企业博客竞争情报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为企业进入市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供战略决策;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风险提出预报或预警;对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行监控和评估;对外部环境中包括文化、政治、法律、风俗甚至时尚进行研究分析。
由于竞争情报涉及面广,所以企业博客的首席博客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广泛的学科知识、敏感的接受能力和客观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要求确实很高。
五、企业博客的管理手段和教育需求
知识管理并不神秘,企业早就存在的档案室、资料室其实都是知识管理的组成部分,现在,企业博客作为知识管理手段当然是不相同了,涉及管理方式、组织方式、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其构成看,可分成硬件(网络平台)、软件(管理系统)和理念(企业文化)。
先进的生产力要求相应的生产关系与之适应,知识管理同官僚组织层次是格格不入的,企业员工的平等关系是一个前提条件。英格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夫坚持自己的办公室格子间要与员工放在一起,并且要一样大小;这不是绝无仅有的例子,网景公司总裁詹姆斯·巴克斯代尔以及ALCOA公司总裁保利·欧·内尔等都是如此,试想在充满个性的时代,一个等级森严、空气压抑的企业怎么能倡导创新精神呢。所以,打破等级观念的Team—work(团体协作)理念在先进企业中大行其道。
在我国已经加入WTO以后,国家、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竞争,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无疑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力,平等的关系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博客则是企业打破等级桎梏、垂直管理的最有效平台。
当然,开展企业博客知识管理还需要必要的培训。如,法国政府规定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费用为工资总额的10%左右;美国每年有15%的工程师接受继续教育,人均教育经费超过3000美元;日本法律规定凡雇佣10人以上的雇主必须用工资的10%列为教育费用,不少日本大企业实际使用达到15%。
企业博客作为知识管理,还需要分配方式的改革,传统分配仅仅把知识视作技能,现在要将知识看作为投入,是一种资本,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型员工要在分配上有相应的体现,把按职务付薪改变为按能力付薪,并争取把博客知识作为资本的权利在分享企业赢利中体现出来。
六、企业博客成为企业竞争情报的重要工具
企业管理管理手段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取决于实际的需要。如今,企业的竞争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就是情报竞争。
竞争情报已被简称为CI(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对企业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并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弱势和目标的信息。全球500强企业中90%已建立了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总产值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美国企业有82%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总产值在10亿美元以上建立系统的也达60%,许多企业还设立CI经理来负责竞争情报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早在十年前竞争情报对知名企业的贡献率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通用电气和惠普均为7%、可口可乐和英特尔均为5%,其作用不可低估。
中国大中企业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在技术部门内设立过技术情报组织,但经营方面的竞争情报则起步较晚。
从情报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应该是发源地,《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之说和“用间篇”都可视为竞争情报理论的鼻祖。因此,中国企业在接受竞争情报概念上是不会有障碍的。
企业博客的情报工作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系统搜集、整理;二是信息的分析、利用;三是知识管理。
企业博客竞争情报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为企业进入市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供战略决策;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风险提出预报或预警;对竞争对手的动向进行监控和评估;对外部环境中包括文化、政治、法律、风俗甚至时尚进行研究分析。
由于竞争情报涉及面广,所以企业博客的首席博客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广泛的学科知识、敏感的接受能力和客观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要求确实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