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奥运担心”系列之——奥运会一定会带给我们意外的轻松?


08奥运担心”系列之——奥运会一定会带给我们意外的轻松?

奥运会就是奥运会,她的全称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体育运动会,在本质上与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宗教信仰等没有必然关联,任何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宗教信仰的运动员都可以在奥林匹克的旗帜下展开公平的竞争,所有参加这场运动会和赛事的人都围绕着体育竞赛项目展开竞争、探讨和交流,不以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的标准来判定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举办一届奥运会,实际上就是举办一次运动会、一次体育赛事,为所有与会、参赛的人员提供比赛和生活方便与保障。

但是,近半个世纪特别是二十年以来,奥运会似乎不再那么单纯,人们总是习惯的把她与体育无关的东西联系到一起。

就拿这次北京奥运会来说,虽然我们口头上一再表明“不把奥运会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可是在实际行动中,我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把他们连到了一起,要通过奥运会“充分展示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展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巨变”。虽然我们口头上一再表明“节俭办奥运,勤俭办奥运”,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不由自主的提出了“高水平,有特色”的目标,仅比赛场馆的新建与维修费用投入就达到了120亿元之巨。虽然北京奥运会是一场体育赛事,但北京奥运会期间,仅北京一地举行的大型文艺活动就达2000多个场次,还有北京街头无以数计的鲜花摆放,等等。这一切都似乎表明,我们没有把奥运会仅仅当作一次体育赛事来举办,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赛事,达到我们宣传自己、介绍自己、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中国、让世界接受中国的目的。

通过举办体育赛事达到一个综合的目的,已经成了举办城市的共同愿望,这无可厚非。但必须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推介、宣传,都要适时、适当、适量,既不能错失奥运会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更不能借机生搬硬套,无限加码,让人生疑。如果处理不当,让奥运会背负了过多、过重的附加行囊,不仅违背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初衷,也达不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这次北京奥运会,我们似乎对她寄予了太多的期盼。窃以为,作为中国国民,我们应该冷静审视、看待奥运会的牵动效应及其产生的影响。奥运会对提升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交往,刺激一个地方的经济增长,促进一个城市的社会进步等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由于奥运会赛事时间、参加人员的限制,其影响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奥运会结束后,我们还有一个总结、反思的环节,如何让“奥运时间”平稳、顺畅的向正常时间过渡、让一些奥运元素过渡成为社会的正常元素,是许多奥运会举办城市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奥运后遗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不可避免的出现。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希望越多,往往失望也越多。

奥运就是奥运,我们只希望她带给我们欢乐和激情。

轻松办奥运,奥运一定会带给我们意外的轻松。

    (聂高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