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找关系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办理大事小事都要托人情,找关系。不这样做,心里就觉得不踏实。这已经成为了民众处理事务的一种潜意识。

  其实找关系,大多数人的目的都是纯正的。无外乎是咨询信息,听取建议,协商洽谈,共谋利益,最终解决问题。

  不知从何时开始,社会普遍将运用关系和社会网络当成了不正之风甚至腐败的代名词,新闻媒体更是从消极方面报道社会关系的作用。以至于有的政府领导在正式会议上都说:西方国家办事依程序,讲诚信;国内办事依关系,讲人情。

  的确,中国社会一直被看作是一个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的社会。中国社会中的“关系”问题也已经引起国内外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人类学家和政治学家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人际关系在中国现实政治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至于总有人把它作为分析中国现实的方法和角度。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本身就只有缺陷和问题,只能说明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网络本身的复杂性,它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之所以认为运用人际关系就是不正之风,就是不依程序办事,更多的是因为民众个人利益最大化与政府承受力和政府效能之间的矛盾,还有就是民众知识缺陷的原因。

  由于利益冲突,知识缺陷等原因,民众对政府的评价难免出现盲目、分散和不全面的问题。有的掺杂个人情感偏好,有的基于个人独特生活所形成的对政府朴素、模糊的情感,政府领导在正式会议上发表的观点,更是有对政府瑕疵不负责任放大的嫌疑。

  “关系”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国外研究越来越重视其积极功能。中国社会一直被看作是一个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的社会,理应将这种不被广泛认可的“关系”研究纳入到相关研究领域,通过专业的理论分析,尽早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关系”找到一个合理的理论定位和解释。引导民众消除对运用关系的种种误解,最大限度的发挥“关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提高政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