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睡虫干部何时能“睡醒”?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陕西省政府全体会议获悉,因为在6月30日省政府召开的处级以上干部大会上瞌睡打盹,12名领导干部将受到一定惩诫:省政府决定对他们进行单独训诫,并取消本年度的公务人员创优评佳资格。(2008年7月23日人民网转自西安晚报) 

    处级以上干部,作为被党培养了多年、个人奋斗了多载、有着一定政治觉悟的党员领导干部,按理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打盹、什么时候不该打盹,所以,对于那些在特定的场合下不“知趣”的领导者来点儿“告诫”、动点儿“真格”,既是一种惊醒,更是一种惩罚,“关键时候怎么能掉链子呢?”真乃活该、活该、活该!!! 

    不过,对于那些被“逮到”的官员而言,冤枉也罢,撞到枪口上也罢,既然已经进入了舆论监督的视野,进入了领导管辖的范畴,就该自认倒霉、自觉活该。哪怕自己之前做了多少“惠及百姓”、“恩泽群众”的好事、实事,在关键的时候“打瞌睡”、“不清醒”,受到点惩罚也是应该的、更是不好“讨价还价”的。 

    应该说,华南虎照片的影响之坏,已经超出了始作俑者的估计,而对于一些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广大网民、老百姓更是恨之又恨、痛之又痛。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好好地整顿一下干部作风,总结一下工作得失,那也是顺应民声和情理之中的事情。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居然有人不以为然、酣然入睡,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不知好歹得失。 

    仔细想一想,笔者认为,那12名领导干部从被发现到被惩戒,既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必然。大家可以想想看,无论哪一场会议,没有人开小差、打瞌睡呢?除非那会议实在是太好听、太好看、太好懂、太好用,否则,总有人不在状态、不知所以、不明轻重。原因在哪里,作为会议组织者知道,听者更是明了。但是不管从哪个方面找原因,作为听者,总不能打瞌睡,这起码是对台上领导的不尊、不敬,所以受到点惩戒,就不该喊怨、抱屈。换句话说,你不尊重别人,怎么能企求别人尊重你呢?! 

    抛开会议的精彩不精彩不谈,单从听众的素质和修养而言,都应该对台上领导苦口婆心的训导入心入肺,打瞌睡是断然不应该的。不过,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会有人打瞌睡,说明我们有些干部实在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什么是不重要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官场上的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对于任何紧迫的事情,总提不起精神、昂不起激情,大而化之、得过且过惯了。这种不在“状态”,既影响了自己的执行力,更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好的感觉和印象。 

    官员在会场打瞌睡,看似一个小问题,却折射了其懒散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由开会打瞌睡,笔者不禁联想到了一些干部经常性的不在“工作状态”。少数干部,身为领导者,却没有领导者的样子,成天不理政事,净盘算个人私事,要么花天酒地、吃喝玩乐,要么跑官要官、追名逐利。工作时,身子不动嘴啷啷,指挥有余,战斗不足,或者上班时间聊天、打牌、玩游戏;学习时,坐不下来,钻不进去,不是秘书代学,就是根本不学。对待同志和群众,没有和风细雨式的沟通和交流,只有暴风骤雨般的命令和训斥。如此等等的表现,已经离人民满意的“人民公仆”越来越远。这些干部,已经蜕变为“为人民服务”的“瞌睡虫”,甚至是党和人民事业的“蛀虫”和“害人虫”。 

    落后就要挨打,瞌睡就该挨揍。那么,官员瞌睡到底应该谁来唤醒、谁来点醒呢?笔者认为,除了要台上的领导多提醒、多敲钟以外,还要台下的官员自我醒悟、自我觉醒。只有发自内心、源自内力,才能强心健行,让自己时时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惊醒状态”,不致懈怠、不致瞌睡。 

    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为此,必须时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天职,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为地方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责任心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担当,是一种境界和觉悟。必须树立民之所忧、我之所行的公仆情怀,增强责任感,把工作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道德追求、一种精神追求。 

    民之难,党之忧。民之困,党之急。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时时处处以老百姓利益为重,始终做到民不定己不安,坚持清醒、清醒、再清醒,入神、入神、再入神。



新闻链接: 

    陕西12名“打盹干部”受惩诫 被取消评佳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