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9)


  政治社会化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一般是指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融合、传播、继承的过程。政治文化中有些是原生性的,如血缘认同、出生地认同等,但大多数是后天习得的。因此,扮演政治社会化机构角色的家庭、学校、正式组织、大众传媒,尤其是政党和政治领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政治领袖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政治领袖由于他的政治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在政治社会化中起着主导作用。例如:台湾进入李登辉时代以后,从表面上看,台湾教育内涵的本土化,对台湾人文史地的重视、乡土情感的培养,重建台湾文化的内涵和尊严,应是台湾社会正常的要求。问题在李登辉等刻意将重建台湾文化的需求同中国总体文化的传承对立起来。国民党政权的政策导向变迁是影响政治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从而形成了“脱中国化”的政治文化倾向1。

  (二)社会共同体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社会共同体是由社会地位、利益、信仰大致相同,且有某种共同志趣的人组成的群体。如阶级、宗教、族群、政党,特别是政党在政治社会化中着关键作用。政党组织具有明确一致的政治文化形态,它们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对政治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一是党的政治纲领;二是党所控制的舆论工具;三是通过党的成员来影响他们周围的人。在不同的政党制度下,处于不同的地位的政党对于政治文化的影响力、影响方式、文化冲突等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现代政党制度一般可以分为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和一党居优制(或称强党制)。在不同的政党制度下,政党在社会政治结构中的位置、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在政治动作过程中的作用、政党与公众的关系等许多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作用同时也在政党对公众政治文化的影响方面表现出来。(1)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存在两个以上的政党的政治体制。由于政党数目较多,在竞选中几乎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因此,任何一个党都只能影响有限的一部分社会成员,这从反面证明了多党制下政治文化影响力的微弱。(2)两党制。是指具有两个主要政党体制。在两党制下总是保持一党执政,一党在野的政治格局。在两党制下,由于两个党分别担任执政党和在野党的角色,所以,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倾向性。由于两党制下的两个主要党都具有相当雄厚的政治实力,其组织的规模总是超过地方性而成为全国性的,在国家政治格局中总是固定的两股政治力量,又分别担任执政者和反对派的两种角色,故而两党制的两大政党对政治文化的影响力要比多党制下的政党大得多,特别是执政党可以通过政府来扩大其对政治文化的影响力。(3)一党制的政党对公众的政治文化影响是最为可观的。一党制是当今世界相当普遍的政党制度。一党制是指一个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处于国家的领导地位。一党制下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是紧密的,党是国家领导力量,在国家领导人的甄选、民意的表达、政策的制定以及政策的执行等方面,政党表现出极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一般地说,政党所信仰的意识形态即为社会占主流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