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历地震(八):跑
跑还是不跑?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事关生死。地震发生的时候,稍作犹豫,范跑跑就用实际行动迅速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跑!范跑跑思维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佩服。当他安全到达操场中央的时候,回头一看,他的学生还一个都没有跑出来。
范跑跑显然很自得于自己的敏捷和迅速,也为自己当初的决断的得意洋洋。在他看来,为了保住自己,一切妨碍敏捷的因素都应该摒弃,一切限制速度的障碍都应该丢开。那种紧急状况下,就算亲生母亲都不能考虑,何况学生!
跑还是不跑?这其实不是一个问题。不跑就是等死。所以,有条件要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跑。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跑?谁先跑?
有人说,范跑跑的跑是一种逃生本能,无可厚非。范跑跑错就错在他恬不知耻,四处张扬,还扬言连母亲都不救。
这种说法拯救不了范跑跑。
课堂上的范跑跑不是一个居家的常人,也不是一个过路的行人。他在上课,就是在履行他的职责,而他的职责理应包括保护和救助他的学生。危险时刻撒腿就跑,而将被地震吓呆的学生留在危险境地。范跑跑跑得再快,就算比刘翔还快,也不该给他奖章,他违规了,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
至于范跑跑居然声称为了逃命连母亲都可以不管,我们却要可怜他了。这样一个家伙,母亲都不要,他差不多连人都算不上了。
前两天,听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信奉者说起这件事,他的口气居然和范跑跑高度一致。他说,人是自利的,当每一个自利的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社会福利将达到最大。所以,范跑跑之跑可以理解。还声称,要是他碰到这种情况也会率先逃跑。
我真的很可怜那帮极端自私的自由主义者。
在他们的字典里,只有自利而没有利他,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只有利益而没有情感和道德。这种极端自利的疯子,实际上缺乏理解人类情感的能力,也缺乏道德体验的敏感。在他们眼里,自我利益具有压倒一切的价值。当然,他们也不可能有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甚至,他们连自尊的价值也不能体味。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国研究机构来中国做一个关于小学生反应能力的测试。5个小学生,手里各持有一根线,线的另一端拴着一个球,球放在玻璃瓶子里,瓶口狭窄,不能同时通过两个球。试验要求,口令响后,将球拉出,先拉出者为优胜。该机构在国外做过的所有测试都失败了,而在中国的测试,却预想不到的成功了。——口令发出后,5 个孩子迅速而顺序地将球拉出。
这个故事反映的人们的合作与利他意识,对人们在面临灾难时的利他与合作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意义。但是,我很怀疑,对这样一个被疯狂的自由主义不仅毁坏了情感而且毁坏了大脑的人是否具有理解这个故事寓意的能力。本来想给他讲讲这个故事,最后作罢。
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是一个利己主义盛行的世界,也是一个崇尚竞争的世界。按照经济学所说的,利己和竞争正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一个绝对利己和竞争的世界实际上是无法存在的,在极端的情况下,利己和竞争将使整个世界只剩下一个人。
社会的实际存在和发展,说明这个世界不仅存在利己,也存在利他,不仅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根据桑塔费学派的研究,利他和合作,正如利己与竞争一样,已经深深植入人类意识的基因当中。因此,我们可以相信,这个世界还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所以,就算跑,我们还是应该和别人一起跑。因为就算你能跑出地球,在地球之外,你还是需要与别人合作。何况,没有他人的合作,你又何以跑出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