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更要补短 注重协调发展


                                               扬长更要补短 注重协调发展
 
    智者提倡扬长避短,也很为一些人所推崇,它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和行为准则沉淀于我们的文化之中。毕竟“避”相对比较简单,遇难解问题,遭难克“强敌”,绕着道儿走,错开锋芒,人人都懂,无须多说。就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来看,每个办学实体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做自己能够做也善于做的事情,八仙过海各显其“长”。普通高校停办成人脱产班,电大系统停招普招生,或许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放眼今日这个搏杀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各办学实体通常总是采取“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扬长避短”战术,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占领生源市场,取得规模发展的效果。我们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显而易见,关于如何将教育优势办成优质教育的思考,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然而,“扬长避短”的积极意义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般来说,当“短”在一定时期内来不及补也无法补时,如何巧妙合理地“避”就很重要;对于那些没法儿“补”的东西,不“避”当然更不行。但“避短”终究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至多算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明智选择。我们更要看到“扬长避短”是有局限性的,它远不如“扬长补短”更科学、更值得提倡。因为许多时候自身的短是无法回避的,一味地视而不见也仅算得上是掩耳盗铃似的自欺欺人。倘若遇到问题总是绕道走,见“短”就“避”,不去考虑“补短”,那注定是不行的。特别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这一领域,办学质量普遍提高的同时也意味着彼此的优势差距在明显缩小。如此以来,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必将在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对我们远程开放教育来说,就不能满足于依靠政策、执行规章、拥有优势,更要考虑如何把握市场,规章是否符合实际,优势能否变成优质,短处如何弥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扬长更要补短,注重协调发展。
   “扬长避短”只是暂时的战术需要,“扬长补短”才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一个与时俱进的办学实体,不仅要能够审时度势,善于“扬长避短”,更要能够正视短处,勤于“扬长补短”。特别是在大家的“长”难分伯仲时,远程开放教育要想继续发展,靠的就不再是“扬长避短”,而是“扬长补短”了。“短”补上了,就等于我们电大教育又有了一个新的优势,在竞争中又有了“杀手锏”。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创新理念,改变思路,遇“短”先“补”,变短为长,化消极为积极。如何补?那就要在总结经验教训、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善于把别人的优势拿过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补己之短。从这一层面上来看,“补短”好就好在,它能让人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求发挥最大作用,从而确保事业的永续发展。
    如果从辩证的哲学角度来看,“短”和“长”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一个办学主体的“短”长期得不到解决,它不仅会越变越短,还会影响到“长”的发挥,最终会限制自身的发展空间、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补短”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永恒的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短”补上了,新的“短”还会出现。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社会,知识更新快,科技创新快,经济发展快,过去的“长”可能很快就成为今天的“短”。对电大教育来说,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优势也可能显现不足。因此,靠“一招鲜”难以“吃遍天”,只有靠不断地“扬长”的同时及时地“补短”才能避免被淘汰。这就要求我们在“扬长”的同时,要做好“补短”工作,将“短”尽可能地补“长”,以提高电大教育的综合竞争力。
    我们反复强调“扬长补短”,并不是让远程开放教育走“大而全”、“小而全”的老套路,意在说明今天成人教育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某一种或某几种优势的竞争,而是综合实力的竞争,需要更加注重协调发展。试想一个有诸多劣势和弱项的办学实体,综合实力肯定会大打折扣的。毕竟“避”是躲开的意思,有些消极,而“补”则指添加材料,修理破损,比较积极。“扬长避短”与“扬长补短”,虽只一字之差,意思却有明显不同。无论何事,老是“避”来“避”去,也不是办法,可能让短处更短,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当然也谈不上永续发展。因此,在我们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在终身学习型社会中占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而自豪之余,我们还需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各路竞争对手的咄咄逼人之势,电大除了要做大,更要做强。这就要求我们务必选择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两者相辅相成。特别是当短处成为影响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的障碍时,更应当着力在“补短”上下功夫。不愿意克服自己的短处,只想用现有的优势打天下,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