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官员宣称:市民现在买房最划算
6月27日,在重庆地产行业市场交流会上,市开发办主任张新益称,开发商应恢复到对利润的合理追求。同时他提醒市民,房价下降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张新益举例称,去年巴南、大渡口等区域最普通的楼盘平均涨了500元/平方米,也就是说,原价在2000元/平方米以下的商品住房,普遍上涨了20%的价格。从其他几个区域来看,排除少数高档楼盘涨价太高的现象,一般楼盘涨了800~1000元/平方米。怎样扭转购房者持币观望现状呢?张新益开了两个方子:一是建议开发商“恢复到对利润的合理追求”;二是告诉消费者,目前房价是比较合理的,这个时候下手买房最划算。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蒙毅称,重庆房价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价格并未虚高。蒙毅说,由于受美元贬值、油价上涨以及国内金融政策从紧等因素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调整发展期”,部分研究机构也提出了房价“拐点论”,导致全国房价下降预期较强。重庆市房地产运行也受到其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城区商品住房销售同比有所下降,部分有购房意愿的消费者持币观望;二是开发建设有所放缓,比如1至5月我市房屋竣工面积增速同比下降20.3%。
据称,1至5月虽然主城区商品住房交易量同比下降,但交易价格未下跌,仍在高位区间运行,建面成交均价为3897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涨36.68%。据昨日最新数据,本月建面均价现为每平方米4093元。
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地产金融年会上演讲称:房地产行业投资不应该超过当地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5%,超过就会出现市场泡沫。在重庆,这些年来,这个比例一直保持在24%-25%。去年,重庆固定资产总投资为3200亿元,房地产投资为800亿元;今年,预计固定资产总投资为3600亿元,预计房地产投资为900亿元。
从总量上讲,任何一个地方,房地产市场都会出现“饱和”。衡量是否“饱和”,按建筑面积计算,可以以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为标准。黄奇帆说,这是一个总量控制问题。目前,重庆城市总人口1000多万,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按照人均30平方米计算,总量需要增加建设6000万平方米;随着城市扩大,20年后,重庆城市人口将达到2000万,同样按照人均30平方米计算,需要增加3亿多平方米。也就是说,未来20年内,重庆总体需要增加3.5-3.6亿平方米住房,年均2000多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必须恪守的总量指标。
一个地区的商品房,按楼面计算的地价,不应该超过商品房价格的三分之一。黄奇帆说,控制地价,这是政府必须做的事情。在重庆,这个三分之一的指标从来没有突破。:不能从计划经济下100%的福利分房,转到100%的商品房。政府要让人人有房住,但不是人人买商品房住。
黄奇帆说,在买房之外,还有一部分居民要租房住。对政府来说,住房供应体系,应该包括供应低收入居民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供应因危旧房改造而动迁居民的安置房,供应农民工的公寓、宿舍。总的来讲,应该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居民,通过商品房以外的渠道,解决住房问题。
四组数字,代表着重庆的四条经验。黄奇帆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已有十七八年了,经验提示我们,现在应该思考和推进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基础制度,包括土地供应制度、税收制度、投融资制度、商品房和低收入房建设和供应等制度。“现在,很多人在谈拐点、谈价格,但价格问题只是表面情况,根子在于制度建设。”黄奇帆说,无论对于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完善的、健康的制度,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预期,也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与其讨论救市这样的短期话题,不如着眼长远,踏踏实实地补制度建设之课。
笔者认为:房价靠政府托市是不会长久的,重庆房价比沿海地区城市低,但市民收入低,发展重庆产业,提高就业率,提高市民收入是关键,从制度、体制上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反腐败问题也是关键所在。
本月主城商品房均价4093元
重庆房价下降空间有限市民现在买房最划算
黄奇帆:房价只是表面情况根子在于制度建设
6月27日,在重庆地产行业市场交流会上,市开发办主任张新益称,开发商应恢复到对利润的合理追求。同时他提醒市民,房价下降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张新益举例称,去年巴南、大渡口等区域最普通的楼盘平均涨了500元/平方米,也就是说,原价在2000元/平方米以下的商品住房,普遍上涨了20%的价格。从其他几个区域来看,排除少数高档楼盘涨价太高的现象,一般楼盘涨了800~1000元/平方米。怎样扭转购房者持币观望现状呢?张新益开了两个方子:一是建议开发商“恢复到对利润的合理追求”;二是告诉消费者,目前房价是比较合理的,这个时候下手买房最划算。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蒙毅称,重庆房价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价格并未虚高。蒙毅说,由于受美元贬值、油价上涨以及国内金融政策从紧等因素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了“调整发展期”,部分研究机构也提出了房价“拐点论”,导致全国房价下降预期较强。重庆市房地产运行也受到其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城区商品住房销售同比有所下降,部分有购房意愿的消费者持币观望;二是开发建设有所放缓,比如1至5月我市房屋竣工面积增速同比下降20.3%。
据称,1至5月虽然主城区商品住房交易量同比下降,但交易价格未下跌,仍在高位区间运行,建面成交均价为3897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涨36.68%。据昨日最新数据,本月建面均价现为每平方米4093元。
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地产金融年会上演讲称:房地产行业投资不应该超过当地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5%,超过就会出现市场泡沫。在重庆,这些年来,这个比例一直保持在24%-25%。去年,重庆固定资产总投资为3200亿元,房地产投资为800亿元;今年,预计固定资产总投资为3600亿元,预计房地产投资为900亿元。
从总量上讲,任何一个地方,房地产市场都会出现“饱和”。衡量是否“饱和”,按建筑面积计算,可以以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为标准。黄奇帆说,这是一个总量控制问题。目前,重庆城市总人口1000多万,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按照人均30平方米计算,总量需要增加建设6000万平方米;随着城市扩大,20年后,重庆城市人口将达到2000万,同样按照人均30平方米计算,需要增加3亿多平方米。也就是说,未来20年内,重庆总体需要增加3.5-3.6亿平方米住房,年均2000多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必须恪守的总量指标。
一个地区的商品房,按楼面计算的地价,不应该超过商品房价格的三分之一。黄奇帆说,控制地价,这是政府必须做的事情。在重庆,这个三分之一的指标从来没有突破。:不能从计划经济下100%的福利分房,转到100%的商品房。政府要让人人有房住,但不是人人买商品房住。
黄奇帆说,在买房之外,还有一部分居民要租房住。对政府来说,住房供应体系,应该包括供应低收入居民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供应因危旧房改造而动迁居民的安置房,供应农民工的公寓、宿舍。总的来讲,应该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居民,通过商品房以外的渠道,解决住房问题。
四组数字,代表着重庆的四条经验。黄奇帆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已有十七八年了,经验提示我们,现在应该思考和推进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基础制度,包括土地供应制度、税收制度、投融资制度、商品房和低收入房建设和供应等制度。“现在,很多人在谈拐点、谈价格,但价格问题只是表面情况,根子在于制度建设。”黄奇帆说,无论对于开发商还是购房者,完善的、健康的制度,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预期,也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与其讨论救市这样的短期话题,不如着眼长远,踏踏实实地补制度建设之课。
笔者认为:房价靠政府托市是不会长久的,重庆房价比沿海地区城市低,但市民收入低,发展重庆产业,提高就业率,提高市民收入是关键,从制度、体制上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反腐败问题也是关键所在。
本月主城商品房均价4093元
重庆房价下降空间有限市民现在买房最划算
黄奇帆:房价只是表面情况根子在于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