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腐败窝案后的豪华大楼是8千万还是2.7亿?


绥化市党政办公大楼全貌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全区总面积34 063平方公里,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8.9%o其中耕地2160万亩,草原1200万亩,林地1200万亩,水面230万亩。大体上是“二山一水七分田”。全区总人口 51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 115万。绥化犹如在松花江、嫩江汇合段上跃向小兴安岭西麓的一条鲤鱼,斜卧在黑龙江大地上。

    默默无闻的绥化市,因“马德案”而一举闻名国内外。马德于1996年11月升任绥化行署专员,2000年就任绥化第一位市委书记。“马德案”之所以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最大卖官案,是此案涉及大量的卖官买官。据相关报道称,绥化市下辖10个县市半数以上的处级以上干部卷入,其中各部门“一把手”50多人。绥化某局原副局长为坐上第一把“交椅”,竟送上了100万元。

    马德在被“双规”后,检举了曾担任绥化市市长的王慎义涉嫌受贿的情况。据知情人透露,马德牵出王慎义几乎是“毫不吝惜地第一个就把他供了出去”。马德因检举揭发“老搭档”王慎义受贿案,具有重大立功表现被公诉机关认定。

    此案尤为让人关注的是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等众多高官和绥化市一大批官员因此倒台。

    绥化市下属10个县市,是典型“大农小工”的农业型城市。3.5万平方公里,550万人口,黑龙江全省66个县排名,综合经济实力最差的10个县,绥化占有占了4个。在兰西县,一个财力窘困的“国家级贫困县”,这个县一年获得国家7000多万财政的转移支付,而它全年的总共财政收入不过5000万元左右。

    绥化是黑龙江省最穷的市之一,经济水平和市区的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全市农业人口407万人,其中有10%左右为贫困人口,总数可达40万人,有50%贫困人口在低保线以下,省级贫困村500多个,1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么一个贫困地区,在马德、王慎义案发后为什么还要大举征地修建豪华办公楼?建楼占用几十公顷的基本农田,谁授予了他们这等权力?

    2000年,绥化撤地设市,新的领导班子随即组建,马德和王慎义搭班子。2001年,市委、市政府将市党政办公大楼建设工程立项报省政府审批;2002年,黑龙江省政府原则同意,并分年度拨付建设资金1500万元。由于马德和王慎义产生分歧而致工程未按计划开工建设;“马、王”案发后,该项目搁浅。

    2003年,新任市委、市政府及班子领导在2月28日决定,通过招商引资以土地置换方式为主建设办公大楼。2004年1月18日,黑龙江省政府以黑政土[2004]2号文件批复农地转用和土地征用。

    据《绥化日报》报道,2006年竣工的党政办公中心投资8000万元。而据知情人介绍,该工程投资达2.7亿元。党政办公中心由11层主楼和四座7层翼楼组成,总建筑面积72082平方米。面积近12万平方米的党政办公中心广场更是奢华:广场总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栽植各种树木9万株,各种灯盏近300余个。主广场上,大型彩色音乐喷泉占地1018平方米,共有喷头1012个,随着音乐的节奏,喷泉可变化成鲜花盛开、大鹏展翅、光芒四射、动感孔雀等18个造型,中心主喷泉可喷射40米高!

绥化市党政办公大楼夜景

    据《中国财富》杂志介绍,绥化市党政办公楼有11层主楼和四座7层翼楼组成,总建筑面积72082㎡,投资达8000万元。而知情人介绍是花了2.7亿元。广场总绿化面积4万㎡,栽植各种树木9万株,各种灯盏近300余个。主广场的大型音乐喷泉占地1018㎡,共有喷头1012个,随着音乐的节奏,喷泉可变化鲜花盛开、动感孔雀等18个造型,中心主喷泉可喷射40米高!

    市长于莎燕在2007年1月18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06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143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全省“十弱县”我市就有4个,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7.5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还有12.8万人;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缺口达1.1亿元。

     建设豪华办公楼,政府说没有花一分钱,但报告里却说置换现金加上省政府拨付的总共是3400万元,该工程耗资8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这中间的近5千万元是怎么回事?是谁“免费”送给政府的?征用的300多亩蔬菜基地是基本农田,按照《土地法》,征用如此之多的土地需经国务院批准,而绥化市严重违法占地的行为,不但相关责任人未得到处理,市长于莎燕于2008年1月却升到黑龙江省政府任副省长。

    绥化当地人常说:我们这里一直是出干部、出经验、出粮食的地方,绥化穷,所以绥化出来的干部也特别多。对于政府的豪华办公楼,当地群众说:这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政府?这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让人发问,作为政府,面对贫困的农民,这“豪楼”如何能“狠”心建起来?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建设和打造节约型社会,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增强“三种意识”,其目的就是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不知绥化官员是怎么想的,建这么豪华的办公楼与实际情况相符吗?

    一些官员务虚而不务实,不是真正带领百姓致富,了解群众的疾苦,而是做表面文章。不惜“血本”建“豪华楼”,这样的官员,群众怎么看?群众能相信他们带领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对中央的方针政策都置之不理,群众的利益,他们更不会放在眼里?

    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建楼堂馆所,是“面子”还是“官念”?豪华大楼建起来,老百姓是穷上加穷,绥化市政府官员不是吸取以前的教训,反而知难而进继续兴建大楼,他们究竟是为谁服务?这些官员对群众上访、执法腐败,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不去认真对待解决,而是先把自己的“坐骑”换了,办公条件改变了,唯有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变,常此以往,党和政府的威信何在!

    当官之人如果只想到把自己的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改善,而忽视自身的责任,那么老百姓又怎么能指望他们脱贫致富?这样的领导只能给老百姓带来灾难。一位当地的群众说:现在的官府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政府建成如此豪华的办公大楼,百姓想进门太难了!不知众多官员生活在如此豪华的大楼中作何感想,他们想没想过老百姓的感受。在如此安逸的环境中,他们还会想到辖区内还有多少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多少适龄儿童读不起书?

    “当官不如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坐在豪华的办公楼里,绥化市的官员还能想到为民作主吗?象最近报道的阜阳市颖泉区政府的豪华“白宫”楼,这位张治安书记只想到面子、享受,与民争利、政绩工程,拿着人民的血汗钱瞎整!最终被纪检机关带走,等待处理。

    绥化市政府豪华办公大楼已建成,那么原腐败市委书记马德、原市长王慎义主导的工程,在他们相继判刑后,又是谁继续倡导决策这违背民意豪华工程建设?豪华大楼建设占用了大量农民土地,怎么处理?大楼背后有没有腐败问题,有关部门应不应该就此调查清楚,给老百姓一个合理的交待。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政令,如果只想自己安逸,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群众的感情,那么和谐社会何时才能建立,人民群众还会一直这样沉默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