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考核官员亮亮红黄牌的量化办法
李华新
“要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这句话,如今是广东干部尤其是组织系统干部时常征引的一句话。这段表述点明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节所在———“科学用人”。而“如何用人”,这是汪洋给广东干部提出来的一个大课题。(《瞭望东方周刊》)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全国性的课题。2006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正是希望构建一个干部考核的指导原则。这个办法为各地预留了探索空间,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定自己的干部考核指标。各地都在试验,广东惠州的答卷,是一套由绿牌、黄牌和红牌构成的体系。
这套考核体系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提出了考核的量化指标,但是并没有运用一般的打分制,而是如同足球比赛一样使用了亮牌的方式。以对县(区)委书记的考核为例,它设置了三种牌,每个单项任务达标的给绿牌,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的可奖励一定数量绿牌,未达标的给黄牌,对没有完成“一票否决”等重要考核项目的则亮“红牌”。
综合评价时,分别将绿牌数、黄牌数、红牌数相加,并按照得牌情况确定综合评价结果。考核等次分为“优秀”(45个绿牌以上)、“称职”(36~44个绿牌)、“基本称职”(27~36个绿牌)、“不称职”(27个绿牌以下)四个层次。得红牌则意味着一票否决,只要出现一张红牌就等于“不称职”。得牌情况将进行排名。这个考核结果将是县(区)委书记选拔任用、职务升降、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对于干部的考核历来是比较难于掌握的,因为对于干部的工作业绩的考核用打分的方式,或是用专家评估的方式,总是会用一些人为考核和打人情分的因素存在。除非是你有明显的错误,否则的话,是没有其他的可以量化考核的办法。现在的惠州用类似足球比赛的方式,用出示红黄牌的办法,红牌是要被罚下场的,黄牌则是属于警告的性质,如果说屡屡黄牌的话,那么就是要直接离场了。
这套评估体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领导班子建设就有了一个可操作的量具、刻度表。这是一个有益的创新。为什么出台了这样的一个办法,那还是因为过去的考核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性质的评估要求,而且是现在的这种考核的办法和以往的考核办法所不同的是对于可以打绿牌的是有具体的标准的,绿牌是通过的牌子,干部考核办法就是引导执政思路的指挥棒,陈训廷说,惠州的这套考核体系,就是要使过去唯GDP的发展观转变到注重民生、注重环境、注重社会均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上来。
考核指标分为5大类——— 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在其下又细分为43个具体指标,涉及方方面面。社会安定方面,体系规定“一般群体性事件少于5宗(含5宗)的给绿牌;超过5宗或发生重大、较大群体性事件的给黄牌;发生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给红牌”。安全生产方面,“在控制指标内的为绿牌,低于控制指标5个百分点的奖励一个绿牌,低于控制指标10个百分点以上的奖励两个绿牌;超过控制指标的给黄牌;特别重大事故的给红牌(一票否决)”。环境保护方面,“全面完成减排任务的给绿牌;污水处理率低于任务10个百分点或有1个减排项目未完成的给黄牌;污水处理率低于任务11个百分点以上或有2个(含2个)以上减排项目未完成的给红牌(一票否决)”。
现在的用打牌的方式进行考核,用不达标出示红黄牌的方式具有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的特点,而且是环保一票否决,而出示红牌的最终结果是考核不合格,是直接离场。按说这种的考核办法是有说服力的也是在无形中增加了为官者的压力。尤其是于以往的与领导班子的考核,非常简单。一看GDP、财政收入,二看引进多少项目,第三看修多少高楼、道路,第四笼统地投投票相比,这样的评分更加细致,也更加容易操作了。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