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为何如此漠视他人生命?


重庆某学院旅游系大三学生“Die豹”(网名),因在不对头的时间里,说了不对头的话。在网上发表“第一次在重庆本地感受到地震,很舒坦,我还在想为什么不来得更猛烈一点,死的人不够多……”等言论,网民纷纷指责她“没人性”,人肉搜索公布其个人资料,致使她不得不选择休学一年。(6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此新闻一出,网上便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大多停留在该女生应不应该休学,值不值得同情,人肉搜索对与不对之上。笔者对这些不想作出评论。因为这样的争论在此之前已经很多了。如围绕“范跑跑”言论及行为的讨论等。

作为一名大学生,接受着高等教育,且已经为时不短。但是,在面对灾难时,为何会说出“死的人不够多”这样的话?人的生命,在其眼里是何等的不值一提和何等的渺小?漠视生命达到了如此地步,不能不让人骇然。其原因究竟何在?难道仅仅是因为无知么?答案恐怕并非如此。

如果把鞭子都打在这名女大学生身上,未免又有些“冤枉”她了。想一想,一个人漠视生命不是生来就有,他和其所受教育及耳濡目染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记得在一位学者的一篇访美文章里,笔者看到这样的一件事情。有一天,作者居住的公寓楼起火了。作者好心好意的去敲其他住户的门,却发现人家早已人走楼空。不多久,消防队员便赶了过来。当消防队员发现作者还停留在公寓楼时,其态度是近乎野蛮的将作者赶了出来。等作者到了楼下,才看到公寓楼里的人都齐刷刷站在了楼下。只有作者像个傻子一样在那里冒着危险去提醒他人。后来作者才知道,原来人家老美是不兴什么“舍己救人”的。因为在公寓楼每个住户的门后,政府相关部门都贴了一张友情提示。提示上写着的内容简而言之是一旦发生灾情,请住户抛开一切财物赶快离开,因为个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杜伽尔说,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瞿秋白也曾说,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生命对于谁来说都只有一次,也惟有一次。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人的生命难道还不如蝼蚁么?无论在何时,人的生命都是相等的,都是同样的宝贵。然而,翻开我国的古代史和近代史,我们又能看到多少珍惜他人生命的事情?看到的,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吃人”两个字。古代的帝王高高在上,更是视人的生命如草芥,动辄便是株连九族杀人如麻。他们又哪里将人的生命放在眼里?不仅仅是帝王们,便是手握生杀大权的一般官吏或军阀,又何曾视人的生命为最高?

而今日我国的教育,亟待提出的便是珍惜生命。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很难找到珍惜生命的文章。古文除了《论语》《楚辞》之类,便是《左传》《史记》了,那里面有几篇文章是讲述人们要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恐怕看到的是君王的征伐、英雄的拔剑而起等等,他们无一都将普通百姓的生命搁在了一边。人的生命,便如蝼蚁般不值一提,或者竟不如蝼蚁。现当代的文章,除了泛泛的父爱母爱,又能找到几篇热爱生命的文章?

教材上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漠视他人生命的事情也常有发生。比如轻生者遭到围观者的起哄,比如生命同命不同价,比如打伤打死了人还能逍遥法外等。生命,便在人们的漠视中失去了其应有的沉重和分量。在许多事情面前,一些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于幸灾乐祸。殊不知,你在漠视他人的生命,生命便同样在漠视你。埃斯库罗斯说过,没有人能平安无事度过一生。当你有一天遇到灾难时,你是否也将漠视自己的生命,是否也希望他人漠视你的生命?

大三女生的一句“死的人不够多”,说的让人心寒让人胆战。在她眼里,看到的只是几个数字而已,却看不到他人的生命。在一个金钱至上、权力至上、欲望至上的社会里,我们还能看到生命至上么?无怪乎,一些人惊叹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现在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的孩子表现出过于的自私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和党的强大,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让我们体会到了社会的爱和温暖。但是,汶川大地震不该只是一曲灾难之歌,不该只是一曲英雄之歌,不该只是一曲爱心之歌,它还更应该是一曲生命之歌。只有把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我们的祖国和家园才能建设的更美好,我们的人民才能生活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