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拐点驱动中国创造
访Siemens PLM Software大中华区总裁袁超明
次贷危机、石油价格高企、全球通胀、环保压力增大等等一系列危机,2008年世界经济是否已经进入拐点成为各界人士争论的焦点。全球制造业在经济突变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曾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在该大学任讲师,有着经济学背景的Siemens PLM Software大中华区总裁
站在全球化视角,人们关照全球制造价值链、中国制造,对此袁超明分析并总结:从全球来看,如果经济持续呈上行趋势,人们就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是有周期性的。人们高兴也好,不喜欢也罢,包括中国地区,中国持续多年GDP呈两位数增长,这样的繁荣景象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经济总会出现衰退或者低潮。由此,在全球大的经济转型过程中间,制造业的各个行业都会出现转型。
过去的10年,借助全球化迅猛发展,就制造业而言,包括发达国家都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中国制造也不例外。如今,全球性经济转轨,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所受到的冲击和所承受的压力并不同,但是,制造成本问题、劳动力问题,以及经济结构等问题趋同。
中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经济转型期。我们又开始面临一些比较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和挑战。袁超明说:“两三年前我们国家就开始倡导创新,提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必然。这种挑战或者这种经济调整的周期,对中国制造业而言是一个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淘汰的过程。”
同时,与发达经济体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如全球产业链整合、品牌经营、制造外包等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中国制造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完全靠劳动力、靠单一的成本优势,这条路肯定是越走越窄了,中国制造不能完全依赖于低成本制造;第二,中国制造要逐步具备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产品开发能力。这是在以成本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之下的自然延伸。袁超明认为:中国制造业产品开发能力提升是首要和关键点。
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制造业将越来越重视产品开发能力。无论是贴牌制造、OEM模式,还是自主品牌制造,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借助信息化增强企业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致的。并且仍然面临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作为PLM领域解决方案供应商老总,袁超明对PLM产业趋势的判断:“中国制造业对于PLM的应用需求更大了、更强了,也更深了。”
经济转轨、资源稀缺、环境恶化,同样的危机对于成熟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不同。对前者来讲,危机的影响不会伤筋动骨,而我们所面对的冲击和压力更大。“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制造业的IT应用进程将加快,市场需求量也会放大,这与经济本身以及与产业发展是有相关性的。”袁总如此解释经济发展与制造业发展、与IT市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