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名品牌暂无明确处理措施.
根据《规定》,保健品名称中将不能含有人体器官、明示或暗示治疗作用的词语;不得使用明示或者暗示治疗作用的词语;不得使用功能名称及其谐音字或形似字;不得使用夸大功能作用的文字,与功能相关联的文字以及误导消费者的词语;不得使用虚假、夸大和绝对化的语言,如“高效、速效、第几代”;不得使用庸俗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不得使用人体组织器官等词语。这意味着“减肥”、“补血”、“补锌”等功能名称将不能出现在新批准的保健食品名称中,“脑白金”这样带有器官的名称也不能再叫,甚至“碧生源常清茶”此类带有谐音字的名称可能也要被叫停。
一直以来政府对于保健品行业的问题曾出台过相关约束政策,但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专家楚彩云表示,实施效果不佳,从去年开始出台《办法》等一系列更为严格有力的整改规范措施,显示出政府整顿市场的决心,有利于行业规范。此次药监局在执行《规定》时会参照2005年颁布的《保健食品清理换证方案(征求意见稿)》,产品名称不规范的在换证时必须改名。
会考虑给企业过渡期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首先必须肯定这个法规对于规范市场起到的积极作用,而部分不规范企业会因为这个法规的执行而面临洗牌。”王大宏说,政府之所以出台《规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市场秩序的混乱,有些企业利用保健品命名的不具体性,误导消费者,在名称中体现产品功能等,如之前被曝光的“藏秘排油”减肥茶就引起很大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相关保健食品规范政策中,《规定》对行业的直接影响比较大,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尤其对尚待批准的产品的影响会更大,例如某某减肥茶、某某降压茶必须易名为“某某袋泡茶”,这对产品的成败是个很大的考验。任何一个知名品牌都包含了企业的巨大投资,如脑白金、肠清茶、宁红减肥茶、排毒养颜胶囊等知名保健产品的名气是用轰炸式广告形成的,是企业用钱堆出来的,如被强制改名,之前的投入将付诸东流。王大宏表示,“目前企业都希望相关部门在《规定》实施后能有一个过渡性政策,而协会方面在贯彻《规定》的同时也开始大量收集企业意见,并准备陆续向上级部门反映。”
附记:新申报保健食品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目前不是在按食品来管,而是在向药品靠拢。文中提到的主要是新规定执行之前审批的产品。目前是“新老划断”,老的还是按老办法,但从前年开始就已经风传老批号需要换新证,也就是老批号会有一个过期作废重新审批的问题,所谓重新审就是按新规定来批审,这样就会有一批产品过不了关,比如文中提到的“脑白金”、“红桃K生血剂”,以及“珍奥核酸”(关于核酸类产品命名早就有了新的限制规定)等。由于众所周知的食药局“大换班”的缘故,所以换证的事情就一直拖下来,看来近期又有了启动的迹象。很多企业本身已经不景气,换证也许会成为压跨这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文中提及的“藏秘排油”则是另外一个问题,“藏秘排油”并不是这个产品的申报名称,不属于老批号问题。那么它是什么呢?它只是一个商标符号,这个符号是向商标局申请的,商标注册批下来之前用的是TM,批下来之后用的是R(加小圆圈),这个细微的差异行外人是不知道的,这也是个别企业在新规实施后的“变通”手法。一方面严格按照新规定给产品按一个“阿猫阿狗”算啦,因为“出格”的名字几乎是没有可能通过的,主要精力就是想一个好的商标名称,把商标名称标上去,然后去申报,绕开食药管理局。目前药品申报也是这个路子。上有政策,下有政策,活人不可能被尿憋死。但把精力都用在“兜圈子”上,对行业发展百害而无一益。